成语拼音:lüè zhī pí máo
成语解释: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畧知皮毛
英文翻译:have only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略:1.简单(跟“详”相对):大~。粗~。~图。~读。这个提纲写得太~了。2.简单扼要的叙述:史~。事~。节~。要~。3.省去;简化:从~。省~。中间的部分~去不说。4.略微:~知一二。~有所闻。他的成绩比我~好一些。5.计划;计谋:方~。策~。谋~。战~。雄才大~。6.夺取(多指土地):侵~。攻城~地。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生活中总有些领域,我们只懂点表面知识。比如同事聊起股票K线图时,你跟着点头说"其实我也略知皮毛",但心里清楚自己只会看红绿柱子。这种情况就像刚学吉他的新手,能按几个和弦就敢说自己"会弹吉他",结果上台连《小星星》都弹不连贯。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略知皮毛"的状态?多数时候是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的。就像我去年学摄影,花三天看完构图教程就以为自己掌握了诀窍,直到真正拍外景才发现光影变化远比想象中复杂。这时候才明白,知道快门速度参数和能拍出好照片之间,隔着十万八千次实践。
这种表面认知真的没用吗?未必。朋友装修新房时,我凭着对装修流程的皮毛知识,至少能听明白师傅说的"水电走顶"是什么意思。就像去美术馆看展,虽然不懂印象派发展史,但能说出莫奈喜欢画睡莲,也能让参观变得更有趣味。关键是要清楚自己的知识边界在哪里。
怎么突破"略知皮毛"的瓶颈?我的经验是找准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深耕。比如学编程时,先别急着说自己"会写代码",老老实实把变量作用域搞明白比什么都强。有次帮邻居修电脑,发现自己连主板跳线都接不对,这才痛下决心系统学习硬件知识。现在遇到电脑故障,至少不会再说"略懂"这种场面话了。
知识深浅本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运用场景。工作中需要汇报市场数据时,对统计学的皮毛了解能帮我们看懂图表;但要做数据分析决策时,就必须深入掌握回归分析。就像做饭,知道生抽老抽的区别能提升家常菜味道,但要开餐厅就得研究分子料理了。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才是应对知识焦虑的最好方法。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是说自己对某领域"略知皮毛"的人,往往已经在入门阶段积累了可观的经验。这或许印证了达克效应——当真正开始深入学习时,我们反而更能客观评估自己的水平。下次听到别人说"略懂",不妨多问几个细节,说不定能挖出值得深挖的宝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