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ē gē dā dā

成语解释:不平滑很粗糙。比喻办事遇到一些麻烦

成语出处:沈从文《绅士的太太》:“见到大少爷在电话旁拿着耳机,说洋话,疙疙瘩瘩。”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不顺畅

繁体字形:疙疙瘩瘩

英文翻译:A pimple

疙疙瘩瘩的意思

疙:[gē]〔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瘩”;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瘩”;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瘩”;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瘩”;e.量词,如“一疙瘩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yì]痴呆的样子。

疙:[gē]〔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瘩”;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瘩”;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瘩”;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瘩”;e.量词,如“一疙瘩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yì]痴呆的样子。

瘩:[da]见〔疙瘩〕[dá]〔瘩背〕中医称生在背部的痈。

瘩:[da]见〔疙瘩〕[dá]〔瘩背〕中医称生在背部的痈。

成语评论

疙疙瘩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物体表面不平整,或事情进展不顺利的状态。比如有人摸着老树皮说:“这树皮摸起来疙疙瘩瘩的,像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背。”这种具象化的比喻能让人瞬间联想到粗糙的触感。

为什么这个成语既描述物品又形容事情呢?其实它抓住了“不顺畅”这个核心概念。就像新手司机开车经过石子路,车轮在坑洼处不停颠簸,这时候说句“这条路开得疙疙瘩瘩的”,既描述了路面状况,又暗示了行车体验的糟糕。

我特别喜欢用这个成语描述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时刻。比如朋友间闹别扭后,明明想和好却总说错话,这时候可以说:“我们最近聊天总有点疙疙瘩瘩的。”比起直白的“关系紧张”,这种说法既保留了体面,又准确传递了相处时的尴尬感。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活用这个词?不妨试试用在职场场景里。当项目推进遇到各种小问题时,用“这个月项目进展得疙疙瘩瘩”比“困难重重”更生动有趣。有次我参与跨部门协作,就因为流程卡壳说了这句话,原本紧绷的会议室突然响起理解的笑声——原来大家都深有同感。

观察发现,年轻人现在更喜欢用这个词描述皮肤状态。朋友圈常见这样的分享:“换季时脸上疙疙瘩瘩的,求推荐好用的面膜”。这种用法突破了成语的传统语境,却意外贴合当代生活,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机。

有人说这个词听着就让人难受,我倒觉得它自带幽默滤镜。就像看喜剧片里主角跌跌撞撞的倒霉样,用“他今天办事疙疙瘩瘩的”来形容,既精准又透着点善意的调侃。语言本就是活的,用得恰当的话,略带负面的词汇也能传达积极情绪。

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手工陶艺教室里,老师傅拿着学生做的歪扭茶杯笑道:“这造型虽然疙疙瘩瘩,倒有种天然拙趣。”你看,这个词还能变相夸人呢!有时候不完美反而成就独特美感,这大概就是汉语的智慧所在。

疙疙瘩瘩的造句

  1. 造句 他尽遇上疙疙瘩瘩的事儿。
  2. 造句 那笑容马上就像水过沙粒般漏光了,疙疙瘩瘩的惨白脸皮上,只剩下一对惊愕却空洞无神的眼睛。
  3. 造句 那个魔主有著有著疙疙瘩瘩的红皮肤,红眼睛,八只手,没有脚,左胸心脏的位置上有个参差不齐的裂口。
  4. 造句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5. 造句 而我,除了中文学得有点成就感之外,其他都是疙疙瘩瘩的。
  6. 造句 健康女性的正常乳腺组织通常是有颗粒状或疙疙瘩瘩的感觉。
  7. 造句 乔治:总比你那疙疙瘩瘩的膝盖漂亮。
  8. 造句 自从听青龙好说过马缨花的事情后,林子杰的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一方面,他不想把马缨花想象成一个靠出卖绺子的利益,而去谋取所谓幸福婚姻的角色。
  9. 造句 两壁的造型疙里疙瘩,这些疙疙瘩瘩的土看上去是富有美感的,可是,年幼的夜独泓说不出这种美来,不知道是他的嘴笨,还是心笨。
  10. 造句 心情不是一根单一的线。它是一根经过千百双手揉搓过的绳。这根绳细细地向前伸,有的地方光光滑滑,有的地方疙疙瘩瘩。心情有了颜色,我们便有了精彩的人生,我们才真正把握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