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jiǔ bù xī
成语解释:经:经过;息:停息。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或欢呼声。
成语出处:刘坚《草地晚餐》:“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多指掌声和欢呼声
繁体字形:經久不息
英文翻译:prolonged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息:1.呼吸时进出的气:喘息。鼻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2.消息:信息。3.停止:息怒。息兵。自强不息。偃旗息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4.休息:歇息。作息时间表。5.滋生;繁殖:蕃息。生息。6.利钱;利息:年息。月息。还本付息。7.指子女:子息。8.姓。
走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总能看见几家开了三十年的包子铺。清晨五点半,蒸笼掀开时的白雾准时漫过褪色的招牌,这团热气从父辈传到儿孙手中,像永远不会熄灭的灶火。人们常说"经久不息的生意",大概就是这个模样。
究竟什么能让事物经久不息?我曾在古镇茶楼遇见守着祖传紫砂壶的老匠人。他捏着茶壶盖上的包浆说:"泥料要陈放十年才能用,烧制要三天三夜不能断火。"这些时间铸就的器物,至今泡茶仍有山泉清冽。可见经久不息的背后,往往藏着看不见的坚持。
再比如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颜料中的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朱砂取自云贵深山。商队用骆驼驮着这些珍宝穿越沙漠时,可曾想到它们会在洞窟里鲜艳千年?物质的耐久固然重要,但更动人的是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向往,如同莫高窟鸣沙山永不停歇的风,把故事的细沙吹进每个仰望者的眼睛。
或许有人会问:数字时代还需要经久不息的事物吗?去年修复的宋代天文图碑让我深受触动——那些精确到0.1度的星宿位置,被刻在石头上传承至今。现在我们把数据存在云端,但固态硬盘的寿命不过二三十年。有时候,最古老的保存方式反而最可靠,就像甲骨文的裂纹里藏着商王的秘密,三千年后依然能被破译。
换个角度看,经久不息的事物往往自带矛盾。老家祠堂的雕花木门每年都在朽坏,可每逢清明,游子们依然会带着新漆回来补色。这种动态的延续比单纯的保存更有生命力,就像黄河不断改道却始终奔流,其本质不在固定河道,而在永不止息的水脉。
我常觉得现代人过于追求"保鲜",却忽略了有些事物需要呼吸才能生长。那些真正经久不息的,从不是被锁在保险柜里的标本,而是像胡同口的老槐树,春天抽新芽,秋天落黄叶,在四季轮回里把年轮悄悄藏进树干。当孩子们在树荫下追逐时,它又变成了新的故事。
看着手机里不断更迭的热搜话题,忽然明白经久不息的事物都有个共同点:它们不是靠喧哗存在,而是像钟摆那样,在喧嚣中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下次遇见百年老店的木招牌,不妨细看裂缝里的纹路——那是时间写给岁月的信,每个笔画都在说: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