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rú mù rǎn
成语解释: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繁体字形:耳濡目染
英文翻译: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濡:1.沾湿;沾上:濡笔。2.沾染:耳濡目染。3.停留;迟滞。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染:1.用染料着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传染。染病。3.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说实在的,"耳濡目染"这成语听着就特生活化,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它到底咋用。比如老王家那小子,从小跟着书法家爷爷磨墨裁纸,现在写春联比印刷的还工整,这不就是典型的耳濡目染嘛?你看啊,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候比正儿八经上课还管用。
哎你说,为啥小孩学方言比大人快?我寻思着,这就跟腌咸菜似的——天天泡在方言缸里,耳濡目染间舌头自然就拐弯了。我家小侄女在广东待了两年,现在粤语说得比本地娃还溜,你说神不神奇?
说到这儿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在小孩身上吗?那可不尽然!你看老李师傅带的实习生,跟着老师傅修了三个月古董,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出瓷器的年份。说真的,这种职场上的"偷师"本事,可不就是成年版的耳濡目染嘛。
你瞧现在年轻人总说原生家庭影响大,其实这里面藏着耳濡目染的智慧。记得我小时候跟着外婆赶集,看她砍价时那套"先贬后夸"的话术,现在买菜砍价的本事都是那时候耳濡目染学来的。所以说啊,生活处处是课堂。
不过话又说回来,耳濡目染这事儿也得看方向。就像我邻居家孩子,天天看爸爸打游戏,现在五岁就能通关魂系游戏。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得看家长怎么引导,别让耳濡目染变成耳濡目"染黑"了。
最后说个新鲜事儿,现在很多公司搞开放式办公,说白了就是想让新人耳濡目染老员工的工作状态。这招确实高明,比干巴巴的培训手册管用多了。要我说啊,这老祖宗的智慧搁现在照样好使,关键看咱们怎么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