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蘤言巧語
英文翻译:blandishments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花言巧语”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束漂亮的假花——外表鲜艳,内里却空洞。比如有人对你说:“您这身衣服太适合今天的场合了,简直是全场焦点!”结果转头就发现,他对每个人都说了同样的话。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真心赞美,还是带着目的性的表演?”
有人问:“为什么人们明知对方在说漂亮话,还是会心动?”其实这和大脑的“捷径机制”有关。心理学研究发现,修饰过的语言会快速激活愉悦中枢,就像吃甜食能暂时让人开心。古代有个经典案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用“连横之策”说服秦王时,把割地赔款的坏事包装成“以退为进的战略布局”,硬是让国君听得频频点头。
现代生活中,商场导购说“这个限量款特别衬您的气质”,或是直播间里“最后三件秒杀价”的吆喝,本质上都是经过设计的语言策略。不过要注意,花言巧语就像辣椒粉——撒一点能提味,整罐倒下去准呛嗓子。去年我陪朋友看房,销售把朝北的户型说成“夏日清凉优选房”,把临街噪音美化成“城市脉搏伴奏”,这种过度包装反而让人立刻警觉。
有人疑惑:“难道漂亮话就一定是坏事吗?”其实关键在分寸感。婚礼司仪把新人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医生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者信心,这些正向案例说明:语言包装本身没有善恶,取决于使用者是否心存善意。就像裁缝手里的针线,既能缝制华服,也能织补破洞。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培养“语言味觉”变得尤为重要。下次听到特别顺耳的话,不妨像品茶那样多回味几秒:是真诚的龙井清香,还是加了香精的果茶?毕竟,真正的好关系就像老火靓汤,需要文火慢炖的真心,而不是速溶汤包的表面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