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n
  • q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ú wé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空泛的言词

繁体字形:浮文巧語

英文翻译:flowery and bombastic style of writing

浮文巧语的意思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对方说了一大堆漂亮话,听完却觉得云里雾里?这种浮文巧语的现象,就像包装精美的空礼盒——外观华丽,打开后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浮文巧语到底长什么样?比如某公司开会时,负责人说:“我们要在战略层面构建多维赋能体系,通过生态化反实现价值闭环”。这种堆砌专业词汇却不说人话的表达,反而让团队成员面面相觑。好的沟通应该像剥橘子,既要展示光滑表皮,更要让人尝到真实果肉。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使用浮文巧语?这可能源于两个心理:掩饰心虚追求认同。就像新手厨师做菜时拼命撒调料,以为复杂的味道能掩盖手艺生疏。但真正的大厨,往往用最简单的盐就能调出食材本味。

在社交媒体上,这种现象更常见。有人分享读书心得时写道:“这本后现代主义文本解构了传统叙事范式,在能指与所指的断裂中重构认知维度”。其实完全可以说:“这本书用特别的角度,讲了个打破常规的好故事”。化繁为简的能力,恰恰体现着真正的理解深度。

有个有趣发现:越是专业领域的大师,越擅长用大白话解释复杂概念。就像爱因斯坦能用“和美女聊天一小时就像一分钟,坐在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小时”解释相对论。这启示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辞藻堆砌,而在于建立有效连接

下次准备发言时,不妨试试“三分钟原则”:假设听众只能记住三句话,你会选择哪三句?这个思维训练能帮我们剥离浮夸修饰,抓住核心价值。毕竟,真诚的沟通就像阳光下的露珠,或许不够炫目,但足够滋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