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ò
  • tāng
  • páng
  • xi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uò tāng páng xiè

成语解释: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手忙脚乱

繁体字形:落湯螃蠏

英文翻译:a crab in boiling water—be at a loss

落汤螃蟹的意思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汤:[tāng]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米汤。姜汤。煲汤。2.开水;热水:赴汤蹈火。3.中药方剂。用水煎服:茵陈汤。4.也叫成汤、唐、大乙。商朝第一个君主。夏桀残酷暴虐,人民反对,诸侯叛离。汤起兵灭夏,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都亳(今河南商丘)。[shāng]〔汤汤〕水流大而急。

螃:〔螃蟹〕节肢动物。种类很多,如毛蟹、青蟹、梭子蟹等。有足5对,前一对钳状,横着爬行。肉鲜美,可食。

蟹:节肢动物。有螃蟹、石蟹、梭子蟹等。

成语评论

落汤螃蟹”这个说法,乍一听有点奇怪,对吧?螃蟹不是生活在水里吗,怎么会被“汤”淋湿呢?其实这里有个有趣的误解——成语原本是“落汤鸡”,用来形容人被雨淋得狼狈的样子。但有人可能觉得“螃蟹”更贴近生活,或者故意制造幽默效果,才有了这个变体说法。

举个真实的例子:小明没带伞冲进大雨里,到家时头发滴水、衣服紧贴身上,妈妈笑他:“你这样子活像只落汤螃蟹!”这里既保留了“落汤”的狼狈感,又用螃蟹横着走的笨拙姿态增加画面感,反而比原版成语更生动。

为什么会有人用错成语?语言本身就在不断演变。就像年轻人把“压力山大”说成“鸭梨山大”一样,这种创造性误用反而让表达更有记忆点。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在正式写作中还是该用标准说法,但朋友聊天时玩点文字游戏无伤大雅。

我曾在海鲜市场见过真实版“落汤螃蟹”——商贩冲洗螃蟹时,它们张牙舞爪却逃不出水流的样子,确实透着几分滑稽。这种观察让我意识到: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打通现实与想象。当我们在交流中注入生活细节,即便是“错误”的表达,也能成为拉近关系的破冰剂。

下次遇到非常规用语时,不必急着纠正。不妨先理解对方想传递的情绪:是调侃?自嘲?还是单纯觉得有趣?交流的本质不在于绝对正确,而在于心意相通。就像那只“落汤螃蟹”,它或许不符合词典规范,但能让听者会心一笑,这何尝不是语言的胜利呢?

"落汤螃蟹"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