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ǐng jūn rù wèng
成语解释: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成语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 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請君入罋
英文翻译:try what you have devised against others
请:1.请求:请教。请假。请人帮忙。你可以请老师给你开个书目。2.邀请;聘请:催请。请客。请医生。请人作报告。3.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您请坐。请准时出席。4.旧时指买香烛、纸马、佛龛等。5.姓。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瓮:1.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水瓮。酒瓮。菜瓮。2.(Wèng)姓。
“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它其实描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小明发现同事总爱在背后议论他人,他假装无意中提到一个虚构的八卦,结果对方立刻上钩追问细节——这就是典型的“请君入瓮”。不过问题来了:使用这种策略会不会显得心机太重?
其实关键要看出发点。就像老张发现下属虚报发票,他特意安排了一次假招标,当对方拿着伪造的报价单出现时,老张平静地拿出准备好的审计报告。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请君入瓮”,反而保护了公司利益。这说明策略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中这种“陷阱式”智慧还有价值吗?看看反诈骗民警的工作就知道了。他们模拟电信诈骗话术,让潜在受害者亲身体验骗局流程,这种主动“请君入瓮”的教育方式,反而让防骗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可见,古老的智慧经过创新转化,依然能焕发新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玩味的是它揭示的人性规律。就像钓鱼需要了解鱼的习性,想要“请君入瓮”必须深谙对方心理。比如老师布置开放式课题,表面自由选题,实则暗藏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关键知识点。这种教育设计既尊重主动性,又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策略都有边界。就像厨师用模具做造型点心,虽然能保证形状统一,但过度依赖模具会限制创造力。生活中运用“请君入瓮”的智慧时,保持真诚底色尤为重要。毕竟,再精巧的布局也比不上真心相待带来的长久信任。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担心被人“请君入瓮”时,或许更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就像总抱怨商场打折套路的人,可能自己本就存在冲动消费的弱点。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既懂得合理运用策略,又能保持清醒的判断力,这才是对传统智慧最好的传承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