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lì bì hài
成语解释: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成语出处: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趨利避害
英文翻译:draw on the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
趋:[qū]1.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3.鹅或蛇伸头咬人。4.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cù]古同“促”,催促;急速。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害:1.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灾害。虫害。为民除害。吸烟对身体有害。2.有害的(跟“益”相对):害虫。害鸟。3.使受损害:害人不浅。你把地址搞错了,害得我白跑了一趟。4.杀害:在数日前被害。5.发生(疾病):害眼。害了一场大病。6.又同“曷”hé。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应,但如何在生活中用好这个成语呢?举个栗子,老张的公司最近要裁员,他主动申请调岗到新项目组,虽然工作压力大,但避免了被优化的风险。这就是典型的“趋利避害”——在风暴来临前找到避风港。
有人会问:趋利避害会不会变成逃避困难?比如小王总跳槽换工作,每次遇到挑战就换环境,表面上规避了麻烦,实际上错过了能力提升的机会。这里的关键在于区分“真危险”和“假障碍”,就像过马路要躲车是明智的,但怕摔跤就不学骑车就是因噎废食。
我观察到现代人有个有趣现象:点外卖要凑满减是趋利,健身打卡发朋友圈是避害(怕被说懒)。这种将成语融入日常决策的智慧,恰恰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参透了生存法则。不过要注意别让短期利益蒙蔽双眼,就像为抢优惠券买不需要的东西,反而违背了初衷。
有个真实案例:某奶茶品牌在疫情初期果断关闭堂食,全力转战外卖和社群运营。这个决策既保住了现金流(避害),又培养了新的增长点(趋利)。可见真正的智慧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在利弊交织中找到最优解。
说到底,趋利避害就像炒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坏菜。我常和朋友说,与其纠结每个选择的对错,不如培养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毕竟,能看清什么是真正的“利”与“害”,才是成年人最该练就的生存技能。
最近看到个研究报告很有意思:90后比父辈更愿意为知识付费,这是新时代的趋利避害——投资自己远比计较眼前得失更重要。这种认知升级,或许就是成语在现代社会最美的诠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