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è
  • qián
  • z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è zú qián zōng

成语解释: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成语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繁体字形:躡足潛蹤

英文翻译:walk stealthily

蹑足潜踪的意思

蹑:1.踩;插进:蹑足其间(参加进去)。2.放轻(脚步):蹑手蹑脚。3.追踪:蹑踪。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潜:1.隐在水下:潜泳。潜到海底。2.隐藏;不露在表面:潜伏。潜流。潜移默化。3.秘密地:潜逃。4.指潜力:革新挖潜。5.姓。

踪:脚印;踪迹:踪影。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成语评论

蹑足潜踪”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跟踪敌人时,会刻意放轻脚步、隐藏行踪——这就是典型的“蹑足潜踪”。但放到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吗?

举个真实场景:公司里同事A想悄悄把文件放在老板桌上,结果碰倒了咖啡杯,文件被泼得一团糟。这时候同事B调侃道:“你这蹑足潜踪的功夫还得再练练啊!”这里既保留了成语原本的“轻手轻脚”含义,又融入了职场幽默。可见这个古风成语在现代语境里依然鲜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小心翼翼”这种常用词呢?其实成语的特殊性在于它能构建画面感。“蹑足潜踪”四个字自带悬疑氛围,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脚尖点地、屏住呼吸、影子贴着墙移动...这种立体化的表达是普通词汇难以替代的。比如描述孩子偷吃零食:“他蹑足潜踪溜进厨房,却在开冰箱时撞倒了摞在一起的饭盒”——画面感瞬间拉满。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前年某综艺里嘉宾用“蹑足潜踪”形容约会迟到的男友,结果观众纷纷表示“用力过猛”。这说明成语运用需要分寸感,日常对话中更适合用玩笑或夸张语气。比如朋友聚会迟到,可以说:“您这是蹑足潜踪来查岗呢?”既化解尴尬又不失趣味。

个人观察发现,这个成语在亲子互动中意外好用。上周在公园见到位母亲教孩子观察松鼠:“我们要蹑足潜踪靠近大树,才能看到它搬运松果哦。”孩子立刻会意地踮起脚尖,这样的语言教学比直接说“安静”更有感染力。这让我想到,传统文化元素完全可以在生活场景中焕发新生命。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野生动物摄影师必备技能清单里,“蹑足潜踪”被翻译成英文“stealthy approach technique”,成为专业术语。下次看到纪录片里狮子潜行捕猎的镜头,不妨用画外音语气感叹:“看看这教科书级的蹑足潜踪!”既涨知识又有格调。

蹑足潜踪的造句

  1. 造句 普风蹑足潜踪绕到山神庙后面,躲开巡逻士兵,纵身上房。
  2. 造句 一路之上,他始终在爱信凤身后十几米开外,似幽灵般蹑足潜踪地尾随着。
  3. 造句 柳成荫蹑足潜踪下了楼不多时就回来了,示意姑娘跟他走。
  4. 造句 解决掉十多个守城的官兵,众人顺着高墙下到城内,蹑足潜踪,寻找着合适的猎物。
  5. 造句 看见三人,一人守在门口望风,另两个人蹑足潜踪猫着腰一边翻弄一边摸索着,显然是招来贼了。
  6. 造句 趁九头熊向甄远道那边走去,蹑足潜踪在地上捡起一把刀,抢了几步来到九头熊身后,使出浑身力气,劈手就是一刀。
  7. 造句 村姑蹑足潜踪贴近木屋,屏住呼吸侧耳倾听里面的动静。
  8. 造句 杨重蹑足潜踪走出自己所在的院子来到客栈前堂,这里也是静悄悄一片,只有一个守夜的伙计正趴在门口的桌子上呼呼大睡。
  9. 造句 小子蹑足潜踪摸到刑房的门前,那刑房的门虚掩着。
  10. 造句 进入花园,楚铮蹑足潜踪的向前面走去,走不多远,便来到事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