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è shǒu niè zú
成语解释:见“蹑手蹑脚”。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繁体字形:躡手躡足
英文翻译:gingerly
蹑:1.踩;插进:蹑足其间(参加进去)。2.放轻(脚步):蹑手蹑脚。3.追踪:蹑踪。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蹑:1.踩;插进:蹑足其间(参加进去)。2.放轻(脚步):蹑手蹑脚。3.追踪:蹑踪。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提到“蹑手蹑足”,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画面?是深夜偷偷溜进厨房找零食的小孩,还是生怕吵醒熟睡家人的上班族?这个成语的生动性在于它用动作传递了“小心翼翼”的状态。
比如:半夜三点,室友早已入睡,小王却突然想起明天要交的报告还没保存。他光着脚、屏住呼吸,像一只偷油的老鼠般蹑手蹑足摸向书桌,生怕惊醒身后此起彼伏的鼾声。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行为?其实答案藏在人性深处——我们既想达成目标,又害怕打破现有平衡。就像母亲给孩子盖被子时刻意放轻的脚步,这种动作背后是“在意”与“克制”的微妙博弈。
另一个场景:会议室里正在头脑风暴,实习生小李端着八杯咖啡推门而入。她膝盖微曲、脚跟先着地,用蹑手蹑足的姿势完成“咖啡运输任务”,成功避免打断主管那句说到一半的“年度战略”。
当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老派动作吗?有趣的是,在智能家居普及的今天,有人开发出“静音拖鞋”反而大卖。这说明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对“不打扰”的默契需求从未消失。我曾在图书馆观察到一个细节:当所有人都戴着降噪耳机时,大家反而更自觉地轻拿轻放书本。
与其说蹑手蹑足是个古老的行为模式,不如说它是人际关系中的“缓冲垫”。就像地铁里年轻人自觉调低手机音量,这种细微处的体贴,让密集人群中的相处变得柔软可亲。下次当你踮起脚尖时,或许可以对自己会心一笑:看,我正在创造文明的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