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ò
  • jiā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ò jiāng zhī jì

成语解释: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成语出处: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形容多而纷乱

繁体字形:過江之鯽

英文翻译:a school of silver carps moving down a stream

过江之鲫的意思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鲫:鱼类。体侧扁,背脊隆起,长可达20多厘米,头小、无须。可淡水养殖,是中国重要食用鱼。

成语评论

过江之鲫”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鲫鱼一样成群过江”,用来形容数量庞大、盲目跟风的现象。比如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兴起时,许多人一窝蜂地转型做直播带货,仿佛“过江之鲫”,但真正能长期立足的却寥寥无几。

有人问:为什么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跟风行为?其实,“过江之鲫”本身并无贬义,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在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扎堆行动。比如某网红奶茶店开业时,排队的人群绵延百米,其中不少人甚至不清楚产品特色,只是被“大家都在抢”的氛围带动——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才是成语背后的警示意义。

换个角度看,跟风未必全是坏事。2016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用户像“过江之鲫”般涌入,虽然行业后来经历洗牌,但正是这种群体尝试推动了城市短途出行的革新。关键在于:参与潮流时是否保持清醒认知?比如有人边骑车边研究商业模式,后来转型做了绿色出行顾问。

有人困惑:如何避免成为“过江之鲫”?我的观察是: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真正需要什么?”“这件事符合我的长期目标吗?”“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去年知识付费火爆时,我忍住没买199元的“速成写作课”,转而用这笔钱买了经典文学全集——结果反而提升了内容创作能力。

生活中最有趣的,往往是那些打破“鲫鱼群”模式的人。老家菜市场有位卖豆腐的大叔,在同行都跟风降价时,他研发了黑豆豆腐和玫瑰味豆花,现在每天提前两小时收摊。他说:“江里的鲫鱼往东游,我偏要试试西边的水温。”这种带着思考的“逆流”,或许才是应对时代浪潮的最佳姿态。

过江之鲫的造句

  1. 造句 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2. 造句 国庆节期间,各地旅游之风高涨,游人多于过江之鲫。
  3. 造句 在这个都市里,如过江之鲫的文学膜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陌生的异乡,蜗居在亭子间,试图一展身手。
  4. 造句 随波逐流者,多如过江之鲫;守正不阿者,鲜若凤毛麟角。
  5. 造句 在有经验的IT专业人士如过江之鲫的行业里,尽管只有IT经验仍不足以令你脱颖而出,但这仍是首要的先决条件。
  6. 造句 虽然世上的男人多如过江之鲫。
  7. 造句 城墙之下,念师古与往来行人一起,如过江之鲫涌入了城门之中。
  8. 造句 圣域,位于其他四域之中,这里强者无数,天才如过江之鲫。
  9. 造句 洛京风华,才子如过江之鲫,叶总捕姿容不俗,想来不乏裙下之臣赋诗填词,嘲风弄月。
  10. 造句 神州宽广不可记,其中高手有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