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huò bù jiě
成语解释: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成语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迷惑不解
英文翻译:be very much puzzled by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惑:1.疑惑;迷惑:惶惑。大惑不解。智者不惑。2.使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谣言惑众。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提到“迷惑不解”,很多人会联想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场景。比如:“他对这道数学题迷惑不解,怎么算都不对劲。”这句话是不是让你想起自己面对难题时的抓耳挠腮?但究竟什么是“迷惑不解”?它和普通的“困惑”有什么不同?
举个职场例子:同事突然在会上提出一个完全脱离主题的方案,所有人都愣住了。这时候用“大家对他的发言迷惑不解”就比单纯说“困惑”更有画面感。成语的妙处在于,短短四字既表达了疑问,又暗含“想不通”的持续状态,像是思维被卡住的齿轮。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拽文绉绉的成语?其实换个角度想,当你说“我对这个App的操作界面迷惑不解”时,是不是比“我看不懂”更委婉?这种表达既保留了礼貌,又精准传递了使用障碍的层次感——不是完全不懂,而是某个环节出现了认知断层。
我曾在古镇旅游时遇到个有趣现象:老木匠用传统榫卯技艺组装家具,年轻游客围着看半天,最后蹦出一句“这结构真让人迷惑不解”。你看,即使面对传统文化,这个成语依然能准确传达现代人的认知困境。这种古今碰撞恰好说明,简洁的成语在快节奏沟通中依然有生命力。
下次遇到费解之事,不妨试试换个说法。就像面对朋友发来的抽象派画作,与其说“看不懂”,不如笑谈“这幅画的深意真叫人迷惑不解”。既保留了讨论空间,又给彼此留了台阶。语言就像调色盘,多备几种色彩,表达才能更鲜活。
说到底,“迷惑不解”不只是表达疑问的工具,更是打开对话的钥匙。当你说出这个成语时,其实是在邀请对方:“这里有个认知缺口,我们一起填补吧。”毕竟生活中的谜题,往往需要多双眼睛才能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