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ài xià wú jī
成语解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繁体字形:鄶下無譏
英文翻译:Not to be ridiculed
郐: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新密东北。2.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讥:讥讽:讥笑。讥刺。反唇相讥。
大家有没有听过“郐下无讥”这个成语?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办公室里有个小组总爱讨论新项目的包装设计,但看到隔壁组交来的方案平平无奇,大家突然就没了讨论兴致——这不就是“郐下无讥”的现代版吗?
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形容普通事物?其实这个典故源自春秋时期,郐国实力太弱,连别国使者都懒得评价。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看到质量一般的作品,手指一划就跳过了,根本不值得留下评论。
再看生活中的例子:朋友兴冲冲推荐某家餐馆,结果发现就是个普通面馆,连拍照发朋友圈的欲望都没有。这种“普通到无需吐槽”的状态,用“郐下无讥”形容特别贴切。
这个成语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反而教会我们选择性关注。就像看画展时,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前总会聚集观众,而那些技法平庸的画作,大家往往快步走过——这种自然的筛选机制,正是“郐下无讥”的现实映照。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节能模式”。现在大家越来越懂得把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对于普通寻常的事物,保持“不费口舌”的态度,这未尝不是种聪明的处世哲学。
下次遇到同事纠结要不要给普通方案提意见时,不妨笑着说:“郐下无讥,咱们留着精力打磨更好的创意吧!”这种表达既委婉又充满智慧,比直说“别浪费时间”得体多了。
语言就像面镜子,古老成语能活用在现代场景,恰恰说明人性本质从未改变。当我们学会用传统文化智慧化解当代困惑,或许能找到更从容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