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àng tǐ cái yī
成语解释: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南齐书 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量軆裁衣
英文翻译:cut the dress according to one 's figure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裁:1.安排取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心裁。《唐诗别裁》。2.文章的体制、格式:体裁。3.衡量;判断:裁判。裁决。4.控制;抑止:裁制。制裁。独裁。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量体裁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明想学编程,但看到朋友学Python也跟着报班,结果越学越吃力。他妈妈提醒:“别照搬别人的路,你得量体裁衣,先看看自己数学基础怎么样,再选合适的课程。”你看,这里“量体裁衣”说的就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计划。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量体裁衣不可?就像买衣服,180斤的人硬穿S码,再好看的款式也会崩线。去年我们公司接了个项目,客户非要照搬某大厂的运营模式,结果三个月亏了200万——这就像给北极熊穿夏装,完全不看实际情况。
生活中处处可见反例。记得我表妹考研时,非要用学霸室友的“每天学习14小时”计划,结果一周就病倒了。后来她改成每天高效学习6小时,反而考上了理想院校。这说明量体裁衣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让方法适配个人条件。
工作中这个道理更明显。上周策划部做方案,新人小王把竞品的活动直接复制过来。主管当场指出:“客户是老年健康品牌,你搬年轻人那套直播抽奖,就像给爷爷穿破洞牛仔裤。”后来我们针对客户群体设计养生讲座,转化率直接翻倍。
有人觉得量体裁衣浪费时间,不如现成方案方便。但就像我装修房子的经历:开始想照搬网红设计,结果发现层高不够装吊灯。最后根据户型重新规划,虽然多花了两周时间,但住着比样板间还舒服。这说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才艺也懂这个道理。邻居家的孩子手指短不适合弹钢琴,老师建议改学声乐,现在都拿省级比赛奖了。教育就像裁衣服,关键要找到孩子身上的“尺寸”,而不是追热门。
其实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动态调整。我健身教练说过金句:“别跟别人的训练计划较劲,你的量体裁衣可能这个月是增肌,下个月就得减脂。”就像服装定制要量三次尺寸,好的策略也需要持续观察和调整。
说到底,量体裁衣的核心是尊重客观规律。就像种地要看土壤墒情,治病要分寒热体质。去年帮老家果农改良品种,农科所专家说的好:“别看着隔壁县种车厘子赚钱就跟风,你们这的积温只够种蓝莓。”结果当年就成了蓝莓之乡。
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先停下“抄作业”的惯性。像老裁缝那样拿出软尺,好好量量问题的“三围”——资源、时间、能力边界。说不定量身定制的方案,比现成模板更省布料还更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