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shòu rú chái
成语解释: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成语出处: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极其消瘦
繁体字形:骨瘦如柴
英文翻译:as thin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瘦:1.(人体)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对):面黄肌瘦。他近来瘦了。2.(食用的肉)脂肪少(跟“肥”相对):这块肉太肥,我要瘦点儿的。3.(衣服鞋袜等)窄小(跟“肥”相对):裤子做得太瘦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4.(地力)薄;不肥沃:瘦田。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柴: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4.姓。
说到“骨瘦如柴”,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身影?比如:“老张病了大半年,出院时骨瘦如柴,连走路都要扶着墙。”这个成语用“柴火”作比喻,把干瘪的身体状态描绘得活灵活现。但问题来了:为什么非要用“柴”而不是其他东西?
其实,古人观察生活很细致。过去烧火做饭用的木柴又细又干,和极度消瘦的人体骨架十分相似。比如看到一只流浪狗:“它肋骨凸起、四肢细得像竹竿,骨瘦如柴的样子让人心疼。”这种具象化的表达,比单纯说“太瘦了”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骨瘦如柴只能用来形容人吗?”当然不是!我曾见过山坡上一棵遭虫害的老树,树皮脱落、枝干干枯,用“骨瘦如柴”形容反而有种特别的美感。不过要注意语境——如果用来说健康减肥的朋友,可能会让对方误会你在嘲讽。
现代人总爱讨论身材焦虑,我倒觉得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健康本质。就像邻居家小孩挑食严重,奶奶总念叨:“再不好好吃饭,真要瘦成柴火棍了!”话糙理不糙,适当的外形描述反而能唤醒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虽然“骨瘦如柴”常用来表达担忧,但在文学作品中也能营造特殊意境。比如描写沙漠中的枯树:“月光下骨瘦如柴的枝桠刺破夜空,仿佛在书写生命的倔强。”你看,同一个成语,换个场景就能讲出不同味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