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ǐng chēng yǒu ěr
成语解释: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反问句
繁体字形:鼎鐺有耳
英文翻译:A bell has ears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铛:[chēng]烙饼用的平底锅:饼铛。[dāng]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钟敲得铛铛响。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哎哟,这“鼎铛有耳”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形容消息传得贼快,就像锅碗瓢盆长了耳朵似的,啥秘密都藏不住!比如你偷偷跟同事吐槽老板的发型像鸡窝,结果第二天全公司都知道了——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鼎铛有耳”吗?
等等,这成语为啥用鼎和铛来比喻呢?原来古代鼎是煮肉的大家伙,铛是炒菜的小锅,它们都有提耳的把手。古人用这个比喻,简直比咱们现在说“连WiFi都听见八卦了”还形象!你说古人的脑洞是不是比黑洞还大?
那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必须的!比如说娱乐圈的瓜田里,狗仔拍到明星约会,还没等当事人官宣,热搜已经爆了。这时候吃瓜群众就会感叹:“真是鼎铛有耳啊!”你看,传统文化和现代吃瓜完美融合,这波操作够不够接地气?
不过话说回来,消息传得快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要我说啊,得看场景。像疫情通报这种,当然越快越好;但要是传闲话嘛...嘿嘿,你懂的。所以用这个成语的时候,记得带点“这事儿得悠着点”的潜台词,这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人间清醒啊!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其实古代青铜器上真的刻着人脸或兽面纹饰,那些瞪得老大的眼睛和支棱着的耳朵,可不就像在偷听人间百态嘛!这么一想,这成语不仅是个比喻,还藏着古代工匠的黑色幽默呢。下次看到博物馆的鼎,记得多看两眼它的耳朵——没准能解锁穿越千年的八卦频道哦!
说到底,“鼎铛有耳”提醒咱们:别小看信息的传播力。在这个连手机都带人脸识别的时代,咱说话做事更得带点分寸感。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糗事变成朋友圈的段子素材,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