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īng yī què èr
成语解释: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繁体字形:丁一確二
英文翻译:that 's only too true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壮丁。园丁。4.遭遇;碰到:丁忧。5.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方块:肉丁。黄瓜丁。[zhēng]〔丁丁〕拟声词。伐木声。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确:1.副词。坚定地;的确:确信不疑。确有其事。2.真实:千真万确。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嘿,老铁们!今天咱来唠唠成语“丁一确二”到底咋用。说实话,这词儿乍一听有点冷门,但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事情明明白白、板上钉钉的意思。比如老张开会时一拍桌子:“这方案丁一确二没问题,数据我都核了三遍!”你看,这气势是不是瞬间让人觉得稳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和‘一五一十’有啥区别啊?”问得好!其实“丁一确二”更强调确定性,就像数学题里的唯一解;而“一五一十”更像在说细节全面。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老板说“这菜价丁一确二不还价”,那就是没商量余地;要是他说“我给您一五一十算成本”,那就是要掰开揉碎讲道理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职场段子。上个月小王做项目汇报,开头就甩了句“我丁一确二地调研了客户需求”,结果甲方爸爸直接乐了:“小伙子,你确定不是抄的模板?”你看,用成语也得看场合,太文绉绉反而容易闹笑话。个人觉得,这类成语最适合用在需要强调权威性的场合,比如签合同、做保证的时候。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要用“丁一”配“确二”呢?据我查资料发现,“丁”在古代有“钉牢”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盖章认证。想象下衙门老爷断案,惊堂木一拍:“此事丁一确二,退堂!”是不是特有画面感?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挺符合咱们中国人讲究的“一字千金”传统。
最后给大家支个招儿。下次遇到需要拍胸脯保证的事儿,不妨试试这成语。比如跟朋友约饭局:“今晚火锅店丁一确二订好了,六点不见不散!”保准让人觉得你办事靠谱。不过提醒一句,别用在谈恋爱表白上啊,要不然姑娘可能以为你在签商业合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