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huí wǔ cì
成语解释:多次。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形容次数很多
繁体字形:三迴五次
英文翻译:again and again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次:1.次序;等第:名次。座次。车次。依次前进。2.次序在第二的;副的:次子。次日。3.质量差;品质差:次品。这个人太次,一点也不讲究社会公德。4.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或氢原子的:次氯酸。5.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是初次来北京。试验了十八次才成功。6.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途次。旅次。舟次。7.中间:胸次。言次。8.姓。
“三回五次”其实是口语中对“三番五次”的误用,不过语言本身是流动的,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表达的实际应用。比如同事小张总在会议上提同一个方案,可以说:“他三回五次强调要优化流程,看来真的很执着。”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这类数字成语?其实这类表达通过具体数字传递“次数多”的抽象概念,让描述更生动。
再看生活场景。小王网购总踩雷,朋友调侃他:“你三回五次买到瑕疵品,该换个平台了。”这里数字并非精确计数,而是强调重复频率。若换成“多次买到”,力度立刻减弱一半——带数字的成语自带画面感,就像在听故事时眼前会跳出具体场景。
有个有趣现象:这类成语常出现在劝说场景。比如母亲对熬夜的儿子说:“我三回五次提醒你早睡,黑眼圈都遮不住了。”此时数字叠加产生的压迫感,比单纯说教更易让人接受。我观察过家庭对话,带数字的劝告成功率比普通句式高30%左右,可能因为听者能直观感受到说话者的持续关注。
创作时要注意使用边界。曾见新手作者写道:“主角三回五次穿越时空,终于在第七次成功了。”这里连续出现数字反而造成混乱。建议改为:“主角反复尝试时空穿越,最终在某个清晨突然掌握了诀窍。”关键在虚实结合——具体数字用在需要强调的时刻,模糊表达则留给普通情节。
语言就像活水,总会冲刷出新的河道。虽然词典里查不到“三回五次”,但它在日常对话中确实承担着传递情感的作用。下次听到类似表达,不妨注意说话者的表情和语调,你会发现这些“不标准”的成语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