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hǎo
  • liǎng
  • dǎ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hǎo liǎng dǎi

成语解释: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三好兩歹

英文翻译:Good or bad

三好两歹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歹:1.坏(人、事):歹人。歹徒。为非作歹。2.姓。

成语评论

三好两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三件好事,两件坏事”,常用来形容生活中好坏参半的状态。比如有人问:“最近工作顺利吗?”你回答:“三好两歹吧!项目推进挺快,但团队磨合还有些问题。”这种表达既真实又留有余地,既不过分乐观也不消极否定。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种说法是不是太模糊了?具体怎么用?”其实它的核心在于“平衡感”。比如朋友吐槽:“最近生活真是三好两歹——刚涨了工资,结果孩子生病;买了新车,路上又追尾。”这时候成语就巧妙概括了复杂的生活状态,让听者瞬间心领神会。

我观察到,现代人用“三好两歹”时往往带着点自嘲的智慧。比如同事边喝咖啡边说:“我这周过得三好两歹,方案过了终审,但健身房卡过期了。”这种表达既承认了现实的不完美,又暗示了接受与适应的积极态度,比单纯抱怨“水逆”更有建设性。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人们说“三好两歹”时,其实在主动构建自己的叙事框架。比如学生考试后总结:“这次三好两歹,数学进步了,英语听力却翻车。”这种表达本身就在帮助说话者整理思绪,把看似混乱的经历梳理成可管理的模块,无形中减轻了心理压力。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所谓“三好两歹”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动态的心理调适工具。就像老张住院时念叨的:“住院虽然遭罪,但查出早期病灶算万幸,这就是三好两歹嘛!”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是在混沌中寻找确定性,在困境里挖掘转机。

下次遇到朋友欲言又止时,不妨主动问:“最近是不是三好两歹?”这个接地气的成语就像社交润滑剂,既给对方倾诉的台阶,又预设了“好坏都正常”的包容氛围。毕竟生活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懂得接纳灰度的人,往往走得更从容。

"三好两歹"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