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hǎo èr qiè
成语解释:同“三好两歹”。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三好二怯
英文翻译:Three good and two shy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怯:1.胆小;害怕:胆怯。怯场。2.北京人贬称外地方音(指北方各省):他说话有点儿怯。3.不大方,不合时;俗气:这两种颜色配起来显得怯。4.缺乏知识;外行:露怯。
“三好二怯”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它其实描述的是人面对选择时既想抓住机会、又担心风险的复杂心态。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收到一家创业公司的offer,薪资比现在高30%,但公司规模小、稳定性差。他连着三天兴奋地规划新工作(三好),可临到签合同前又犹豫了——万一生病请假怎么办?房贷压力扛得住吗?(二怯)这种纠结,就像站在超市试吃台前,既想尝新品,又怕踩雷。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心态到底算理性还是优柔寡断?其实关键要看行动节奏。就像网购时的“加入购物车冷静期”,适度的迟疑能避免冲动决策。去年我帮朋友策划咖啡馆,前两周我们详细调研了周边客流量(三好),但最后决定暂缓投资,因为观察到隔壁健身房正在转让——这反而让我们躲过了疫情反复期的租金压力。
现代职场中,这种心理尤为常见。新媒体运营小王经常要在“追热点”和“守品牌调性”间找平衡。上周某明星塌房事件爆发时,她先快速整理了五个借势营销方案(三好),接着却花两小时分析用户画像,最终只选用了最稳妥的两个方案。这种“油门刹车交替踩”的决策方式,反而让她的内容既保持活跃度又不掉价。
依我看,三好二怯本质上是个风险评估器。就像手机里的低电量模式,既想保持性能(三好),又要省电防关机(二怯)。重要的是别让这种状态持续太久,可以给自己设定“决策窗口期”——比如72小时内必须行动。毕竟,过度分析就像反复给地图描线,描得再细,不走起来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下次遇到需要决断的事情,不妨试试“三好清单”和“二怯清单”对垒法。把想做的三个理由和担心的两个问题分别写下来,往往写着写着就会发现:那些真正的机会,担心的部分总能找到解决方案;而纯粹的风险,会在白纸黑字间现出原形。决策,说到底是在可控范围内与未知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