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xīn èr yì
成语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三心二意
英文翻译:be of two minds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三心二意”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具体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准备考研,却总想着周末去哪儿玩,复习时还刷手机,结果成绩不理想。朋友说他:“你这样三心二意,怎么可能集中精力?”小明这才意识到,分心成了绊脚石。
为什么人们容易三心二意? 其实这和现代生活节奏有关。比如工作中,有人一边写报告,一边回消息,还要查资料,看似高效,实际每件事都做得粗糙。这时候“三心二意”就成了贬义词,提醒我们别贪多嚼不烂。
不过,换个角度看,三心二意一定是坏事吗?比如设计师找灵感时,可能会同时看画展、听音乐、翻杂志,这种“发散式思考”反而能激发创意。但要注意:主动选择分心和被动被干扰完全不同。前者是策略,后者是失控。
我曾尝试用“任务切换法”应对三心二意:每45分钟专注做一件事,然后留5分钟处理杂务。结果发现,效率比硬撑一上午高得多。这让我想到,关键不是彻底不分心,而是掌控注意力的节奏。
下次遇到需要专注的事,不妨试试“物理隔离法”:关掉手机通知,清理桌面杂物,给自己一个纯净的空间。就像农民种地,深耕一块田才能有好收成。三心二意不是错,但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收心”。
最后想说的是,别把“三心二意”当洪水猛兽。学会在专注和灵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才是应对复杂生活的智慧。毕竟,人不是机器,偶尔开个小差,说不定还能发现新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