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xūn sān mù
成语解释:①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成语出处:宋·陆游《与李运使启》:“一琴一龟,预想铃斋之静;三熏三沐,尚陪药市之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郑重其事
繁体字形:三熏三沐
英文翻译:Three smokes and three bathes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熏:[xūn]1.气味或烟气接触物体,使物体变颜色或染上气味:熏蚊子。烟熏黑了墙。2.熏制:熏鱼。熏鸡。熏干儿。3.温和:熏风。[xùn]〈方〉不好的气味袭人或使人中毒:不要让煤气熏着。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沐:1.洗头发,也泛指洗涤:沐浴。栉风沐雨。2.借指蒙受:沐恩。3.姓。
"三熏三沐"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某种神秘仪式?其实它源自古人接待贵宾的礼仪——反复熏香沐浴以示尊重。今天我们用这个词,更多是比喻对人或事的极度重视。比如:"公司为了引进这位专家,简直是三熏三沐,提前半年就筹备办公环境和团队配置。"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21世纪了,谁还会真的熏香沐浴三次?" 这正是成语的妙处!它把古代礼仪转化为现代语境中的态度表达。就像我们说"准备会议材料时,他像三熏三沐般反复推敲每个细节",重点不在实际步骤,而在强调那份郑重其事的心意。
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突显诚意的场合。比如描述文化传承:"非遗传承人对待每个传统工艺步骤,都带着三熏三沐的敬畏之心。" 又或者形容职场态度:"虽然只是实习生答辩,但她那份三熏三沐的准备工作打动了所有评委。"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代人常把这个成语和"三顾茅庐"混淆。其实前者侧重准备过程的细致,后者强调主动邀请的诚意。就像泡茶,三熏三沐是烫杯温壶的讲究,三顾茅庐则是翻山越岭去采茶的执着。
个人认为,在快节奏的今天,这个成语反而有了新价值。当我们说"对待这个项目要三熏三沐",其实是在对抗浮躁风气,提倡回归匠心精神。就像烘焙师傅对待面团,虽然不需要真的沐浴更衣,但那份反复揉捏的耐心正是现代人需要的修行。
下次遇到重要事情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重视不在于形式有多繁琐,而在于是否愿意为重要的人和事投入足够的心力。就像种植多肉植物,看似简单的浇水,其实需要观察湿度、光照的持续用心——这才是属于当代的三熏三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