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wō liǎng kuài
成语解释: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常言道说得好,三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抹着,如何没些气儿。”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三窩兩塊
英文翻译:Three weaves and two pieces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窝:1.鸟兽、昆虫住的地方:鸟窝。狗窝。蚂蚁窝。喜鹊搭窝。2.比喻坏人聚居的地方:贼窝。土匪窝。3.比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他不动窝儿。这炉子真碍事,给它挪个窝儿。4.凹进去的地方:夹肢窝。酒窝儿。5.窝藏:窝赃。窝主。6.蜷缩或呆在某处不活动:把头窝在衣领里。窝在家里生闷气。7.郁积不得发作或发挥:窝工。窝火。8.使弯或曲折:把铁丝窝个圆圈。9.用于一胎所生的或一次孵出的动物(猪、狗、鸡等):一窝下了五只猫。孵了几窝小鸡。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块:1.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糖块儿。把肉切成块儿。2.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块香皂。三块手表。一块桌布。一块试验田。3.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三块钱。
提到“三窝两块”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原本用来形容事物杂乱无序的状态,比如房间堆满杂物,或是任务多到理不清头绪。举个例子:老张刚搬完家,客厅里纸箱、工具、日用品摆得三窝两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里既点明了混乱的场面,又暗示了收拾整理的迫切性。
有人会问:这种冷门成语在现代生活中还有用吗?其实换个角度看,“三窝两块”恰恰能生动描述当代人常遇到的多线程生活状态。比如职场妈妈既要处理报表又要安排孩子网课,手机里同时弹出工作群消息和家庭群通知,这种信息过载的处境,用“三窝两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观察到,面对“三窝两块”的复杂情况,与其焦虑不如建立分类系统。就像整理衣柜时把外套、内衣、配饰分开收纳,生活中也可以将事务按优先级分类。上周帮朋友改造书房时,我们先用三个收纳盒区分“常用文具”“备用耗材”“纪念物品”,原本杂乱的书桌立刻变得井井有条。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或许能给我们处理复杂事务带来启发。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古人用“三”和“两”这种具体数字?这可能暗含着对事物量级的判断智慧——超过三个主要矛盾就容易失控,而保留两个基本盘则能维持稳定。就像打理小花园,重点养护三盆主力花卉,留两块空地随时调整,既保证观赏性又不失灵活性。这种数字搭配的巧妙,让成语在表意之外多了层处世哲学的味道。
下次遇到看似杂乱的情况,不妨先停下脚步观察。那些堆在玄关的快递盒里,可能藏着家人网购的惊喜礼物;办公桌上交错的文件下,或许正酝酿着突破性的创意。生活的“三窝两块”里,往往包裹着值得挖掘的宝藏,需要的只是分类整理的耐心和发现价值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