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áo
  • s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áo sān wō sì

成语解释: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調三窩四

英文翻译:sow the seeds of discord everywhere

调三窝四的意思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窝:1.鸟兽、昆虫住的地方:鸟窝。狗窝。蚂蚁窝。喜鹊搭窝。2.比喻坏人聚居的地方:贼窝。土匪窝。3.比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他不动窝儿。这炉子真碍事,给它挪个窝儿。4.凹进去的地方:夹肢窝。酒窝儿。5.窝藏:窝赃。窝主。6.蜷缩或呆在某处不活动:把头窝在衣领里。窝在家里生闷气。7.郁积不得发作或发挥:窝工。窝火。8.使弯或曲折:把铁丝窝个圆圈。9.用于一胎所生的或一次孵出的动物(猪、狗、鸡等):一窝下了五只猫。孵了几窝小鸡。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成语评论

调三窝四”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看个例子。老张家最近装修房子,隔壁李婶跟张叔说:“小王师傅手艺差,收费还贵”,转头又提醒小王:“张叔这人爱挑刺,你可得防着点”。结果两边越闹越僵,最后才发现李婶在中间传话时添油加醋。这不就是典型的“调三窝四”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传话有什么区别?”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加工信息”。比如同事聚餐时,A说“最近项目压力大”,经B转述给C就成了“A觉得领导分配不公”。这种刻意歪曲原意、制造矛盾的行为,就像往清水里倒墨水,把简单事情搅得一团糟。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调三窝四”有了新形态。家族群里转发未经核实的养生谣言,朋友圈里断章取义的截图传播,本质上都是在不同群体间制造信息差。上周表妹就因亲戚误传“读研不如嫁人”的闲话,差点和家里闹翻。

如何识别这类行为?教大家个窍门:当听到某人对多人说不同版本的“秘密”时,不妨像校对员那样多方验证。就像上周公司里传“要裁员”,我直接找HR确认,发现只是部门调整。谣言往往经不起三句追问,真相就像洋葱,剥开层层包裹才能见核心。

有人认为“调三窝四”是社交策略,我倒觉得这是双刃剑。短期或许能获利,但长期必然失信于人。见过最聪明的处理方式,是邻居王姐面对传话时总说:“这话你该当面和对方说”。轻轻一推,既守住了立场,又化解了是非漩涡。

信息时代更需要清醒的头脑。下次再遇到“热心提醒”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消息来源可靠吗?传播者是否有特殊目的?保持温和平常心,就像处理快递包裹那样,先验明正身再决定是否签收。毕竟,我们的生活不该被他人随意“调”来“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