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ǎo
  • ér
  • l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liǎo ér liǎo

成语解释:犹不了了之。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不了而了

英文翻译:It's over

不了而了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了:[le]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4.姓。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了:[le]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4.姓。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成语评论

哎,这“不了而了”的成语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事情没彻底解决就糊弄过去了。比如你答应朋友周末帮忙搬家,结果当天突然下雨,你一拍大腿说“算了改天吧”——然后这事儿再也没提过,典型的“不了而了”嘛!

那这成语用在工作里咋体现呢?举个栗子,老板让张三调研新项目可行性,他吭哧吭哧查了俩礼拜资料,最后甩出一句“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既不推进也不放弃,直接原地躺平的操作?

等等,为啥人们总爱这么干?说白了还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在作祟。就像学生时代抄作业被老师发现,老师要是没追着要,咱绝对装傻充愣当没这回事——这种“糊弄学”简直刻在DNA里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处理方式真能省心吗?去年我们小区要换物业,业委会开了三次会都没吵出结果,最后直接冷处理。结果现在电梯三天两头坏,大家还不是得自己兜着?所以说啊,有些事就像伤口结痂,你不彻底消毒就硬盖住,早晚得化脓。

依我看,现代人用“不了而了”八成是被逼的。您瞅瞅现在的生活节奏,微信消息半小时不回就被人说高冷,这种情况下谁有精力件件事都较真?不过咱也得学学壁虎断尾的智慧,该放手时痛快放,该解决时别含糊,这才是真·生存之道。

说到底,这成语就像厨房里的剩菜——偶尔吃吃无所谓,顿顿热剩饭可要闹肚子。下次遇到想糊弄的事,不妨先问自己:这事儿放十年后还重要吗?要是答案是否定的,那咱就潇洒挥手:“爱咋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