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
  • ér
  • h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qín ér huò

成语解释:指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三》:“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不劳动而得

繁体字形:不勤而獲

英文翻译:get without any labor without doing any work

不勤而获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勤:1.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跟“懒、惰”相对):手勤。勤学苦练。人勤地不懒。2.次数多;经常:勤洗澡。夏季雨水勤。他来得最勤,差不多天天来。3.勤务:内勤。外勤。4.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工作或劳动:出勤。缺勤。考勤。执勤。空勤。地勤。5.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获:1.捉住;擒住:捕获。俘获。2.得到;获得:获胜。获利。获奖。获罪。获救。不劳而获。3.收割:收获。

成语评论

哎哟喂,老话说得好啊,"不劳而获"这事儿听着挺美,但现实里真能行得通吗?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天天躺在床上刷短视频,幻想突然中彩票暴富,结果半年后花呗账单反而越滚越大。你瞅瞅,这就像成语说的"守株待兔",等来的可能不是肥兔子,而是饿肚子的风险。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难道就没有运气好的人躺着赚钱吗?"嘿嘿,您别说,还真有!比如隔壁老王继承了一笔遗产,但问题来了——钱来得容易花得更快啊!就像成语"坐吃山空"说的,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只出不进。这不,老王现在又开始琢磨送外卖了。

说到这儿,咱得掰扯个明白:不勤而获的核心矛盾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短期爽"和"长期稳"的较量。好比打游戏开挂,虽然能秒通关,但通关后的空虚感可比老老实实打怪升级来得强烈得多。您品,您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要我说啊,这个成语放在现代社会有个新解读:那些看似轻松的"被动收入",背后往往藏着你看不见的积累。就像自媒体大V突然爆红,人家可能已经默默写了三年没人看的文章。这事儿就跟成语"厚积薄发"对上号了——天上掉的馅饼,可能只是别人家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儿。

最后唠句实在话,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确实有门道。与其整天琢磨怎么不勤而获,不如学学成语"天道酬勤"的精气神。毕竟啊,脚踏实地的成就感,可比提心吊胆等馅饼要踏实得多,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