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
繁体字形:不勞而獲
英文翻译:get without any labor without doing any work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获:1.捉住;擒住:捕获。俘获。2.得到;获得:获胜。获利。获奖。获罪。获救。不劳而获。3.收割:收获。
哎呦,说到“不劳而获”这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躺着赚钱”吧?比如有人总想买张彩票一夜暴富,结果连买十期连个安慰奖都没中——这不就是典型的不劳而获心态嘛!但话说回来,为啥这种心态那么常见呢?说白了,人都有侥幸心理,总觉着“万一我就是那个幸运儿呢”。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隔壁老张天天念叨“等我炒股赚大钱就退休”,结果连K线图都看不懂。你瞅瞅,这不就是成语里说的“守株待兔”翻版吗?这时候问题来了:不劳而获真能长久吗?答案明摆着——不可能!就像老张的账户余额,比减肥人士的体重掉得还快。
再唠点现实的。职场上那些总想“搭便车”的同事见过吧?上周公司搞项目,小李全程摸鱼,结果汇报时硬蹭别人的成果。你说这事儿能瞒多久?果不其然,月底考核直接现原形。所以说啊,不劳而获就像泡沫经济,瞅着光鲜,一戳就破。
不过话分两头说,有些人还真就“赌”成功了。比如某网红突然爆红,躺着接广告接到手软。这时候咱得冷静想想:这种运气能复制吗?说句实在话,这概率比中双色球还玄乎。再说了,没点真本事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吗?
最后唠点个人看法哈。我觉着吧,老祖宗造这成语真是看透了人性。就像种树和乘凉的关系,没播种就想摘果子的,最后多半得饿肚子。不过时代在变,现在有些新行业看着好像能“走捷径”,但仔细琢磨——哪个成功案例背后没藏着几百小时的打磨?所以说,天上掉的从来不是馅饼,八成是鸟屎,信我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