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éng
  • yǒu
  • è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

成语解释: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成语出处: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唯一的

繁体字形: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英文翻译:Not one, not two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成语评论

说到“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这成语,大伙儿是不是有点懵?哎,这词儿听着像绕口令,但说白了就是“必须得有,但不能多”的意思。比如咱家里的大门锁,必须装一个吧?但你要是在同一扇门上装仨锁,邻居估计以为你藏着金条呢!这道理啊,放哪儿都适用。

举个职场例子哈。团队里有个技术大牛,啥难题都能搞定,没他项目准黄——这叫“不可无一”。但要是再来个同样牛的大神,俩人就容易“神仙打架”,谁也不服谁,反而拖进度。这时候就“不能有二”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等等,这成语和“独一无二”有啥区别呢?哎,问到点子上了!前者强调“必要性+排他性”,比如空气对人来说“不可无一”,但谁也不会说空气“独一无二”。后者单纯夸独特,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独一无二”的。这下明白了吧?

要我说啊,这成语特别适合讲创新。就像手机行业,触屏技术刚出来时是“不可无一”的突破,但要是所有厂商都只做触屏机,市场就“不能有二”了。这不,现在折叠屏、卷轴屏百花齐放,创新才有意思嘛!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火锅底料必须得放牛油吧?没牛油那还叫重庆火锅吗?但你要是往锅里倒两包牛油,嚯,保准齁得嗓子冒烟!这就叫“过犹不及”。你看,老祖宗的智慧搁今天照样好使。

说回生活里,咱交朋友不也这样?知心好友得有一两个,但要是满大街都称兄道弟,那情分可就掺水了。所以说啊,“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这八个字,细细琢磨全是人生哲学。各位看官觉得在理不?

最后扯句闲篇儿,现在网红奶茶店满大街开,头一家是创意,第二家是跟风,第三家那就是“人傻钱多”了。您品,您细品,这不就是成语的现实写照吗?得嘞,今儿就唠到这儿,下回咱再掰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