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qī xiū gǔ

成语解释: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成语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繁体字形:不期修古

英文翻译:not get into a rut

不期修古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期:[qī]1.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如期完成。假期。2.希望;等待:以期发展。期待。3.约会:不期而遇。4.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英语世界》第七期。补习班办了三期。[jī]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期年(一周年)。期月(一个月)。

修:1.修饰:装修。修辞。2.修理;整治:修车。修桥补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写;编写:修函。修史。修县志。4.(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修养。修业。进修。这学期多修了两门课。5.修行(迷信):修炼。修仙。6.兴建;建筑:修建。修水库。新修了一条铁路。7.剪或削,使整齐:修树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义:反修防修。9.姓。10.长;高:修长。修竹。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成语评论

哎,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聊聊“不期修古”这个成语。先来句大白话解释:这词儿说白了就是“别老惦记着按古人的规矩办事”。比如现在有些公司开会非要学古人“焚香议事”,结果搞得会议室烟雾缭绕,同事喷嚏连天——这不就是典型的“期修古”吗?老话说得好,“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该变通时就得变通。

您可能要问了:“那这成语和‘墨守成规’有啥区别啊?”问得好!这两兄弟虽然都反对死板,但“不期修古”更强调主动抛弃过时套路。举个栗子,就像现在年轻人创业,有人非学古人用算盘记账,这属于“墨守成规”;但要是有人嚷嚷着“必须完全照搬《孙子兵法》做生意”,那就是“期修古”了。看出来了吧?一个是被动守旧,一个是主动复古。

话说回来,咱们生活中“不期修古”的例子还真不少。前两天见着个餐馆,菜单印得跟圣旨似的,服务员穿汉服念菜名像在背文言文。您说这合适吗?菜好吃才是硬道理嘛!不过话分两头,有些传统手艺确实得保留,关键得看用在哪儿。这就好比穿汉服逛街挺拉风,但穿汉服骑共享单车——车轱辘别着裙摆,那画面就有点滑稽了。

依我看呐,“不期修古”的精髓在于“审时度势”四个字。拿手机支付来说,古人用铜钱咱们用二维码,本质上都是交易工具迭代。要是现在还有人坚持用贝壳结账,别说超市不收,海鲜市场都得跟他急眼。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说老东西全没用,就像中医古方配上现代制药技术,这不就焕发新生机了吗?

最后提一嘴,别把“不期修古”理解成否定传统文化。好比说吃粽子纪念屈原没问题,但非要按战国时期的做法,往江里扔活人祭祀——那可就要出大事了!所以说啊,老传统就像家里的传家宝,该供着的时候供着,该用的时候拿出来用,但千万别把它当万能钥匙使,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