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áng
  • y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成语解释: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

繁体字形:不稂不莠

英文翻译:good-for-nothing

不稂不莠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稂:古书上指狗尾草。穗状花序,形状像狗尾。是田间杂草,可饲用。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莠:1.狗尾草。2.比喻品质坏的(人):良莠不齐。

成语评论

哎,说到“不稂不莠”这成语,可能有些人会挠头:“这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说白了,它原意是指田地里的庄稼长得既没有稗草(稂),也没混进狗尾草(莠),比喻事物“没啥大毛病,但也没啥突出之处”。举个栗子,你去看朋友新装修的房子,家具摆得整整齐齐,但配色平淡无奇,这时候来一句:“这房间不稂不莠的,实用是实用,就是少了点灵魂!”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既点出了问题,又不至于太伤人?

那问题来了:为啥要用这么冷门的成语呢?嘿,其实这词儿特别适合那种“及格线徘徊”的场景。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干活不出错,但从不主动创新,领导评价他:“小李啊,能力不稂不莠,但团队需要更多突破性思维。”你看,既肯定了稳定性,又点出了上升空间,比直接说“平庸”可委婉多了。

不过啊,我倒是觉得这成语背后藏着点“中庸哲学”。就像有人总说“别做最差的,也别当最显眼的”,但现实里这种心态反而容易让人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比如学生时代,班上总有几个不稂不莠的“中等生”,老师记不住名字,同学也想不起特点——这种状态,你说到底是安全区还是温水煮青蛙?

再举个反例,你见过那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吗?就像隔壁老王,辞了铁饭碗去搞自媒体,头两年收入不稂不莠的,结果现在粉丝百万。所以说啊,“不稂不莠”可能只是阶段性的状态,关键得看后面有没有打破常规的勇气。这话你同意不?反正我觉得,与其守着“不坏也不好”的舒适圈,不如偶尔当回“稂”或“莠”,说不定能野蛮生长呢!

最后插句题外话,现在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总爱强调“别犯错就行”,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不稂不莠嘛?但你看自然界,稗草和狗尾草虽然不被人类待见,在生态链里可是重要角色。所以说啊,有时候“不完美”反而藏着意想不到的生命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稂不莠"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