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áng
  • láng
  • yǒu
  • y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áng bù láng yǒu bù yǒu

成语解释: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分句、定语;指没出息

繁体字形:稂不稂莠不莠

英文翻译:To make a mistake

稂不稂莠不莠的意思

稂:古书上指狗尾草。穗状花序,形状像狗尾。是田间杂草,可饲用。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稂:古书上指狗尾草。穗状花序,形状像狗尾。是田间杂草,可饲用。

莠:1.狗尾草。2.比喻品质坏的(人):良莠不齐。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莠:1.狗尾草。2.比喻品质坏的(人):良莠不齐。

成语评论

稂不稂莠不莠”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绕口,但它其实描述的是“既不像稂(一种杂草),也不像莠(另一种杂草)”的状态,用来比喻人或事物既没有突出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显得平庸不上进。比如:“他工作三年了,业绩一直稂不稂莠不莠的,既没被提拔也没被淘汰,就这么耗着。”这种情况下,成语的讽刺意味就体现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杂草来比喻平庸?”其实这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有关。稂和莠都是混在庄稼里的杂草,既不结果实又抢养分,农民看到它们会直接拔掉。成语借此比喻那些在群体中“混日子”的人,既不努力成长,也不主动改变,自然容易被淘汰。

举个例子,在团队合作中,“小张每次任务都按时完成,但从不主动提新点子,就像稂不稂莠不莠的,存在感特别低。”这种状态看似安全,实则隐藏危机——当团队需要突破时,这类人往往会被边缘化。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也可以用在事物上。比如“这家餐馆的菜品味道稂不稂莠不莠,不难吃但也不惊艳,回头客自然少。”这里强调的是缺乏特色带来的竞争力不足。

个人认为,成语的警示意义大于贬义。它更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平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与其追求“不犯错”,不如尝试在某个领域做到“稂莠分明”——要么像稂一样扎根生长,要么像莠一样野蛮突围,总好过原地踏步。

最后思考:“如何避免成为‘稂不稂莠不莠’的人?”答案或许藏在主动选择里。比如刻意培养一项专长,或者在工作流程中增加自己的独特价值。就像杂草虽不完美,但至少活得肆意——人若能在平庸中找突破点,或许就能打破成语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