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ě zhòu yè
成语解释: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夜以继日
繁体字形:不捨晝亱
英文翻译:regardless of day and night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昼: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昼夜。白昼。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哎,你看这成语“不舍昼夜”可真有意思!咱举个例子:隔壁张叔为了筹备儿子的婚礼,连续一周不舍昼夜地布置场地,连吃饭都捧着盒饭在梯子上解决。你说这劲儿头,是不是像极了赶论文最后三天的大学生?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到底是夸人拼命,还是说人不懂休息啊?”问得好!其实啊,核心在于动机和结果。就像老李研发新药时不舍昼夜地做实验,最后真治好了罕见病——这种拼就带着使命感。可要是天天熬夜刷短视频还说自己“不舍昼夜”,那纯粹是自欺欺人嘛!
再说个接地气的例子。咱小区门口卖煎饼的王婶,疫情期间愣是不舍昼夜研究新配方,现在她的"芝士泡菜煎饼"都成网红产品了。您说这算不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的典范?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成语本身没褒贬,但咱老祖宗还有个智慧叫“过犹不及”呢。
有趣的是,这成语和“披星戴月”像双胞胎又不太一样。好比说程序员小刘不舍昼夜改bug,重点在持续投入;要是说他“披星戴月”,画面感就成了早晚通勤的社畜形象。您品,您细品,是不是微妙得很?
依我看呐,现代社会总爱把“不舍昼夜”当勋章,但咱得学学自然界的潮汐——该冲的时候卯足劲,该退的时候也得让大脑“涨涨知识,退退疲劳”。就像再好的车,也不能永远油门踩到底不是?所以啊,拼命三郎的架势可以有,但也别忘了偶尔抬头看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