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liàn bù shě
成语解释: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依恋
繁体字形:畱孌不捨
英文翻译:linger
留: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恋:1.恋爱:初恋。失恋。恋人。2.想念不忘;不忍分离:留恋。恋家。恋恋不舍。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看到“留恋不舍”这个词,许多人会想到车站送别时挥动的手,或是搬家前回头望向老房子的那个瞬间。这种情绪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总在离别时感到心里空落落?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学室友毕业时挤在宿舍门口合影,快门按下后突然有人说了句“以后怕是难聚这么齐了”。原本热闹的空气突然安静,这种依依不舍的沉默,正是成语“爱别离苦”的鲜活写照。这时候有人会问,既然知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为何还难以释怀?其实就像吃完糖葫芦后唇齿留香,人对美好事物的回味本就是天性。
记得前年冬天在杭州灵隐寺遇见位老茶农,他守着祖传的炒茶作坊四十年,如今子女都在城里安家。当我们聊起机械制茶效率更高时,他摸着焦黑的铁锅说:“这锅壁沾着的茶垢,比我孙子岁数都大。”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结,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禀赋效应”——我们对熟悉的事物会赋予额外情感价值。
有人担心留恋过去会阻碍前行脚步。但换个角度看,去年朋友公司裁员时,部门同事自发组织“散伙饭局”,结果两个月后有三位前同事合伙创业成功。那些共同举杯时说的“后会有期”,反而成为彼此再出发的底气。正如苏轼词中所写“此心安处是吾乡”,流连忘返的眷恋也能化作向前的动力。
特别有意思的是,现代人手机里存着上千张照片,云端备份着聊天记录,这种数字时代的“恋旧”方式,让物理距离不再是情感阻隔。上周帮母亲整理旧物,她坚持要把我小学的涂鸦本扫描存进硬盘,笑着说:“现在想念你小时候,点开平板就能看见。”科技正在重塑我们表达留恋的方式,但内核始终是那份温暖的牵念。
下次当你站在人生岔路口犹豫不决时,不妨把留恋当作指南针——它指向的不仅是过往的美好,更提醒着我们哪些事物值得用心守护。就像候鸟迁徙不忘旧巢,人类的情感记忆也在循环往复中构建着生命的意义网络。那些看似“多余”的不舍,或许正是让我们在奔忙时代里保持温度的重要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