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ú zhī yù
成语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没想到的赞誉
繁体字形:不虞之譽
英文翻译:unexpected prais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虞:1.猜测;预料:不虞。2.忧虑:兴修水利,水旱无虞。无冻馁之虞。3.欺骗:尔虞我诈。4.传说中的朝代名,舜所建。5.周朝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嘿,你听说过“不虞之誉”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说白了,它其实就是指“意料之外的夸奖”。比如你随手帮同事整理文件,结果被老板当众表扬“细心负责”,这突如其来的称赞啊,可不就是典型的“不虞之誉”?
等等,那这种“天上掉下来的表扬”到底是好是坏呢?说实话,关键得看你怎么接招。举个例子吧:小明在食堂顺手收拾了别人留下的餐盘,结果被路过的校长看到,直接在校会上点名夸他“品德优秀”。小明自己都懵了,心想“这也能被夸?”——这种又惊又喜的体验,可不就是“不虞之誉”最生动的写照?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种意外的表扬会不会让人飘了?”要我说啊,这得分人。就像上周公司新人小美,因为开会时多问了一句技术细节,被领导夸“有钻研精神”。结果她转头就报名了专业课程,把偶然的夸奖变成了进步的动力。你看,用好了“不虞之誉”,反而能变成成长的催化剂呢!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好像越来越擅长“制造”这种意外赞美了。你看那些短视频里,动不动就“哇你这随手拍的画面好有电影感”,其实当事人可能根本没想那么多。这种刻意营造的“不虞之誉”,有时候反而让人觉得像掺了水的蜂蜜——甜是甜,但总差点意思。
要我说啊,真正的“不虞之誉”应该像春天的细雨,来得自然又滋养。就像邻居王大爷,去年冬天随手在小区门口铲了次雪,结果整栋楼的业主群都在传他“热心公益”。这突如其来的名声反而让老爷子更愿意参与社区服务了——你看,真诚的意外夸奖,真的能激发人心底的美好。
所以下次遇到“不虞之誉”时,不妨先深呼吸。别急着否定自己“我不配”,也别嘚瑟到忘乎所以。就像老话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咱们只管做好该做的事,那些意料之外的掌声啊,就当是生活额外奖励的棒棒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