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zhěn bù yú
成语解释:高枕:垫高枕头;虞:臆度料想。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戎逖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不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
繁体字形:高枕不虞
英文翻译:High pillow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虞:1.猜测;预料:不虞。2.忧虑:兴修水利,水旱无虞。无冻馁之虞。3.欺骗:尔虞我诈。4.传说中的朝代名,舜所建。5.周朝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姓。
“高枕不虞”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能让人安心睡大觉的状态,但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举个例子:小王刚还完房贷,手里还有一笔存款,心想这下终于可以“高枕不虞”了。结果第二天公司突然宣布裁员,他的岗位被优化了——你看,连成语都赶不上生活的变化速度。
为什么古人觉得“高枕不虞”是种理想状态?其实这成语诞生在相对简单的社会环境里。比如战国策里说“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意思是搞定外部威胁就能安心。但现代社会早不是单线程的生存模式,工作、健康、家庭、投资…哪个环节都可能让人半夜惊醒。
最近朋友小李的经历特别典型。他以为考上公务员就是“高枕不虞”,结果遇到单位改制,每天加班比私企还狠。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安全感或许不在于消灭问题,而是培养应对问题的能力。就像手机永远充不满电,但快充技术能让我们不慌——生活的“充电速度”比“满格电量”更重要。
现代人还能实现“高枕不虞”吗?可能得换个角度理解。比如退休教师张阿姨,她把积蓄分散在保险、国债和定期存款里,虽然收益不高,但每个月雷打不动有进账。这种“分散式安心”或许比古代人垫高枕头睡觉更实际——不需要绝对安全,只要风险可控就行。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追求“高枕不虞”的人,反而越容易焦虑。就像总盯着天气预报怕下雨的人,最后可能因为忘带防晒霜而烦躁。心理学有个概念叫“防御性悲观”,适当考虑风险不是坏事,但让担忧成为生活主旋律,那真是把枕头垫得再高也睡不着了。
说到底,这个成语更像是面镜子,照出不同时代的生存智慧。农耕时代垫高枕头防蛇虫,信息时代我们得学会在数据洪流里自保。下次再听到有人说要“高枕不虞”,或许可以笑着提醒:要不咱们先给手机充个电?毕竟现代人的安全感,有时候就藏在那个小小的电量图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