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ì qián chóu
成语解释: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不記前讎
英文翻译:appoint people by abilities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记: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7.姓。
前:1.方位词。在正面的(指空间,跟“后”相对):前门。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缩不前。3.方位词。次序靠近头里的(跟“后”相对):前排。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4.方位词。过去的;较早的(指时间,跟“后”相对):前天。从前。前几年。前功尽弃。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5.方位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前政务院。6.方位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7.方位词。未来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线;前方:支前。9.姓。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说到“不记前仇”这种豁达心态,大伙儿可能先想到“以德报怨”这个成语。举个栗子,隔壁老王和老张因为停车位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老张第二天主动帮老王修好了漏水的屋顶。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你对我狠,我还你暖”吗?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非得自己吃亏去原谅别人啊?”说白了,这不是怂,而是给自己减负——心里揣着恨意走路,可比扛着砖头还累。
再比如“一笑泯恩仇”这词儿,职场里特别常见。同事小刘曾经抢了小陈的客户,后来小刘遇到项目瓶颈,小陈反而主动分享资源。有人可能嘀咕:“这不是助长对方嚣张气焰?”但换个角度看,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与其纠结过去的矛盾,不如把精力花在“怎么把蛋糕做大”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不过要我说啊,不记前仇可不等于无底线妥协。就像历史上“管鲍之交”的故事,鲍叔牙虽然多次被管仲拖后腿,但依然推荐他当宰相。但注意了,人家可不是无脑原谅,而是看准了管仲确实有真本事。所以关键得拎得清:该翻篇的恩怨就翻篇,该坚守的原则还得守住了。
现在年轻人爱说“格局打开”,这话糙理不糙。就像两口子吵架,如果总翻旧账,日子还过不过了?倒不如学学“渡尽劫波兄弟在”的智慧。不过话说回来,真要遇到原则性问题,咱也不能当软柿子。说到底,不记前仇的精髓在于“选择性遗忘”——把有限的脑容量留给更重要的事,这可比天天记仇划算多了。
下次遇到矛盾时,不妨试试“退一步看风景”的心态。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与其在过去的泥潭里打滚,不如拍拍土继续赶路。毕竟人生这趟列车,总不能因为有人踩了你一脚,就赌气半路下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