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
成语解释: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加以原谅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3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求情
繁体字形:大人不记小人过
英文翻译:Adults don't remember villains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记: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7.姓。
小: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3.时间短:小坐。小住。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6.妾:小房。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说到“大人不记小人过”,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心胸宽广的人不跟小肚鸡肠的人计较。比如老张在菜市场买菜,摊主算错了钱还冲他嚷嚷,结果老张摆摆手说“算了,大家都不容易”——这就是典型的大人不记小人过,你懂的。
哎,有人可能问:“这不是吃亏吗?凭啥要让着别人?”其实吧,这事儿得换个角度看。比如说同事小王开会时怼了你的方案,你如果当场翻脸,场面多难看?但要是笑呵呵回一句“你这角度挺有意思,咱再琢磨琢磨”,反而显得格局打开了,对吧?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怂,而是给自己腾出更大的舞台。
我自个儿觉得啊,这成语背后藏着个生存智慧。就像我家楼下修车的老李头,有回被个年轻人骂“技术差”,他倒好,叼着烟回人家:“小伙子火气旺啊,天热喝点绿豆汤。”结果第二天那年轻人居然拎着水果来道歉。你看,不较劲反而能把矛盾化成机遇,多妙!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聚会时要是有人喝多了说胡话,你是选择拍桌子走人,还是打个圆场“喝高了说啥都别往心里去”?选后者的话,既保住了场面,又攒了人品分。说到底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学会选择性“健忘”反而活得轻松些。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也不是让人当软柿子。关键得看对方是“无心小人”还是“故意恶人”。像那种故意使绊子的,该怼还得怼;但要是碰上情商不在线的愣头青,嘿嘿一笑就完事了。记住啊,宽容是强者的特权,可不是窝囊的借口。
最后唠句实在话,咱普通人过日子,谁还没个被冒犯的时候?但心里装太多鸡毛蒜皮,哪还有地方装快乐呢?就像我妈常说的:“计较是累,放下是福。”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