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 nán
  • zhī
  • b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ōng nán zhī bǎo

成语解释:谓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東南之寳

英文翻译:Treasure of the South

东南之宝的意思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宝:1.珍贵的东西:国宝。献宝。粮食是宝中之宝。2.珍贵的:宝刀。宝剑。宝石。宝物。3.旧时的一种赌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见〖压宝〗。4.敬辞,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宝眷。宝号。宝刹。5.姓。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东南之宝”这成语,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啥意思啊?听着像地理课知识点似的!”别急,咱们先掰扯掰扯。这词儿字面看,大概指东南方向珍贵的宝物,但实际用法可灵活多了。比如有人夸厦门鼓浪屿是“东南之宝”,你别说,既有文化底蕴又有自然风光,确实配得上这个名头。

那问题来了,东南之宝只能形容地方吗?嘿,格局打开!我老家邻居王叔就爱念叨:“我家闺女可是东南之宝嘞!”原来他闺女考上了上海交大,成了全村第一个名校生。这么一用,既夸了孩子的优秀,还暗戳戳带出地域发展的关联,妙啊!

不过有人可能要抬杠:“现在都全球化时代了,还分东南西北干啥?”这话看似有理,但咱得看语境。去年参加茶博会,亲眼见着福建茶商指着自家大红袍说:“这可是东南之宝,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你品,这词儿瞬间把地方特色和传承价值都打包表达了,比干巴巴说“好茶”带劲多了。

个人觉着吧,这成语就像个百搭调料。前阵子看纪录片,说长三角的智能制造产业,旁白突然冒出一句“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堪称当代东南之宝”,嚯,老词新用毫无违和感。所以说啊,语言这玩意儿,关键得用得活。不过提醒各位,别逮着啥都乱贴标签,好比不能把义乌小商品城的拖鞋也说成东南之宝对吧?

说到底,东南之宝这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的延展性。既能承载历史记忆,又能对接现代发展。下次要是遇到值得夸耀的人事物,不妨试试这说法。当然啦,用的时候记得结合具体场景,别学我二舅见人就喊“你是我心中的东南之宝”,整得跟土味情话似的,那可就跑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