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nán zhī xiù
成语解释: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成语出处:《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東南之秀
英文翻译:elite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话说“东南之秀”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平时听得不多,但它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词儿。举个例子哈,比如有人夸赞某个地区人才辈出,可以说:“江南一带自古就是东南之秀,文人墨客扎堆儿冒尖儿!”你品,这味儿是不是一下子就把地理优势和人文底蕴给点透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东南之秀到底指啥?是单纯夸地方好,还是说人厉害?”嗐,问得好!其实这成语啊,主打一个“人杰地灵”的概念。就像咱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福建的茶商、江浙的科技新贵,这些群体能成气候,可不光是个人努力,还得靠当地的文化沉淀和资源加持。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品品。比如某互联网大厂在杭州搞了个创新团队,招揽了一帮90后技术大牛。这时候媒体报道说:“这支东南之秀的队伍,愣是把AI算法玩出了新花样!”你看,这里既夸了团队实力,又暗戳戳点了杭州作为数字之都的优势,一箭双雕的用法属实高明。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也不是随便哪儿都能套用。我觉着吧,用它得满足俩条件:首先地理位置得在东南方向,其次得有拿得出手的硬实力。好比说要是有人硬夸东北老铁是“东南之秀”,那可就闹笑话了——方向都不对嘛!
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好奇:“现在用这种老派成语会不会显得过时?”要我说啊,语言这东西就是个工具箱。就像咱现在照样用“老铁”“给力”这些新词儿,老成语用得恰当反而能添彩。比如在文旅宣传片里来句:“这座东南之秀的古城,藏着三千年未改的烟火气”,既有文化范儿又不失亲切感。
最后唠句实在的,甭管是夸人还是夸地方,关键得抓住“秀”这个字眼。就像咱老家那片荔枝林,能被称为“岭南之秀”,靠的不仅是满山红果,更是果农们几十年摸索的种植手艺。所以说啊,真正的“秀”从来不只是天生丽质,还得有后天的打磨功夫,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