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成语解释:说话东扯西拉
成语出处: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说话没有中心
繁体字形:東撦葫蘆西撦瓢
英文翻译:Pull the gourd to the East, pull the gourd to the West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扯:1.拉:拉扯。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扯开嗓子喊。2.撕;撕下:扯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扯。东拉西扯。
葫:1.〔葫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2.大蒜的别称。
芦:1.芦苇:芦花。芦根。芦席。2.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扯:1.拉:拉扯。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扯开嗓子喊。2.撕;撕下:扯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扯。东拉西扯。
瓢:用来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哎哟,咱今儿个就唠唠“东扯葫芦西扯瓢”这成语。说白了,这词儿就是形容人说话颠三倒四,一会扯东一会扯西。比方说老张开会时突然蹦出一句:“昨天买的西瓜真甜,对了咱们季度报表的数据得改改,哦对了我家猫最近掉毛厉害……”您瞅这跳跃程度,活脱脱把葫芦和瓢全扯到天上去了。
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和‘跑题’有啥区别?”哎嘿,问得好!跑题是彻底偏离轨道,而“东扯葫芦西扯瓢”更像在多个话题间反复横跳。好比说书先生讲《三国》突然插播段《西游记》,末了还能圆回来接着讲长坂坡,这就显出说话人的“本事”了。
您猜怎么着?这毛病咱谁都犯过!上周我跟朋友唠嗑,本来聊着五一去哪玩,结果三句话拐到红烧肉做法,再两句蹦到股票行情,最后愣是讨论起火星探测器。朋友直拍大腿:“打住打住!您这哪是聊天,整个儿就是思维马拉松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说话方式真就一无是处吗?我倒觉得分场合。茶余饭后侃大山时,天南地北地扯反而热闹;可要是正经谈事还这么唠,那真是急死个人。您琢磨琢磨,要是医生看病时说:“您这胃病得注意饮食...哎对了最近新开的川菜馆特地道...”搁谁不得急眼?
要我说啊,关键得学会“看菜下饭”。就像炒菜得掌握火候,说话也要分轻重缓急。重要场合咱就葫芦是葫芦瓢是瓢,该说啥说啥;闲唠嗑时嘛,偶尔扯扯闲篇儿也挺有意思。老铁们觉得在理不?说到底,语言就像皮影戏,线头攥紧了才能演好故事,要是线头满天飞,那可就真成葫芦瓢大杂烩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