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成语解释: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成语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指漠不关心
繁体字形:東風吹馬耳
英文翻译:East wind blowing horse ear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吹: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2.吹气演奏:吹笛子。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5.吹捧:又吹又拍。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哎哟,说到“东风吹马耳”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挠挠头:“这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形容别人说的话像风吹过马耳朵一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不当回事。举个例子吧,比如同事小王天天劝老张少熬夜,结果老张嘴上答应“好好好”,转头继续通宵打游戏——这不就是典型的“东风吹马耳”吗?
那问题来了,为啥人们会用这么生动的比喻呢?其实啊,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个“选择性失聪”的现象。就像你妈唠叨你“多穿点衣服”,你嘴上应着“知道了知道了”,结果出门还是短袖配拖鞋。这时候你妈八成会翻白眼:“我的话都成东风吹马耳了吧?”(笑)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耳旁风”现象也不全是坏事。比如开会时,有人提了个明显不靠谱的方案,大伙儿默契地“东风吹马耳”,反而能提高效率。但反过来想,如果团队里谁的意见都被当耳旁风,那合作氛围可就危险了——这时候得学学诸葛亮,用点“重要的事说三遍”的智慧。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戳中了人际关系的微妙点。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明明认真提建议,对方却像马儿甩耳朵似的敷衍。这时候别急着上火,不妨换个方式沟通——毕竟再大的东风,找准角度也能吹动人心嘛。
最后插句个人看法:现在社交媒体上信息爆炸,大家多少都有点“东风吹马耳”的毛病。但偶尔放下手机,认真听听身边人的声音,说不定能发现被风吹散的宝藏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