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 chuí
  • ě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ng chuí mǎ ěr

成语解释: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風吹馬耳

英文翻译:be completely indifferent to others ' words

风吹马耳的意思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吹: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2.吹气演奏:吹笛子。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5.吹捧:又吹又拍。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成语评论

风吹马耳”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的字面意思很形象——风呼呼地从马耳朵边刮过,但马儿压根不理会。实际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别人说的话完全没听进去”,就像公司开会时领导在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台下同事却在偷偷刷手机,领导的话可不就成了“风吹马耳”?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性失聪?其实这和人脑的注意力机制有关。当信息与自身关联度低时,大脑会自动开启“节能模式”。比如家长反复叮嘱孩子整理房间,孩子嘴上答应着,手里游戏却不停——这时候家长的话就像吹过马耳的风,不是孩子故意对着干,而是他们根本没把这当优先级事项。

有个特别生动的例子:小区物业在公告栏贴了三个月垃圾分类通知,结果垃圾站启用当天,照样有住户拎着混装垃圾袋理直气壮地说:“啊?今天开始分类了?”这种场景简直是“风吹马耳”的3D立体环绕版演示。

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候“风吹马耳”未必全是坏事。心理咨询师发现,对于过度焦虑人群,学会适当屏蔽外界杂音反而是种自我保护机制。就像暴雨天穿着防水外套,既不被雨水打湿,又能保持体温,关键要分清哪些是真正需要关注的信息。

我个人观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轰炸让“风吹马耳”现象更普遍。地铁里戴着降噪耳机刷短视频的年轻人,本质上是在主动构建信息屏障。这提醒我们:有效沟通不仅要考虑说什么,更要思考如何让对方“打开耳朵”——就像驯马师会先用胡萝卜吸引马儿注意,再发出指令。

下次遇到“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情况,不妨试试这招:先找到对方在意的“胡萝卜”,用具体案例代替抽象说教,把“记得交报告”换成“完成这个分析能帮你在季度评审加分”。当信息带着温度和价值吹过耳边,马儿也会忍不住转动耳朵仔细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