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ī fēn lǚ jiě
成语解释:缕:细致;解:分剖。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
成语出处:宋·赵令畴《侯鲭录》第五卷:“必须尽当时事理,如身履其间,丝分缕解,始终备尽,乃可以置议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絲分縷解
英文翻译:Filament continuous solution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缕:1.线:细针密缕。千丝万缕。不绝如缕。2.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述。条分缕析。3.用于细的东西:一缕麻。一缕头发。一缕炊烟。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丝分缕解”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原本指把蚕丝或麻线一根根拆开、理顺,后来比喻对复杂问题抽丝剥茧、细致分析。比如有人问:“公司业绩下滑,怎么找到根本原因?”老板可能会说:“咱们得丝分缕解,先拆解每个环节的数据,再逐个排查问题。”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发现家里电费突然暴涨,他对着账单挠头:“这到底哪里耗电多?”于是他把空调、冰箱、热水器的使用时间列成表格,甚至测了待机电器的耗电量,最后发现是老热水器漏电——这就是典型的“丝分缕解”思维,把大问题拆成小碎片,逐个击破。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仔细分析’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动作的细腻程度。比如医生看诊,普通检查是“仔细”,但如果遇到疑难杂症,医生会像侦探一样追溯病人十年内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甚至结合环境因素——这种“挖地三尺”的劲头,才是“丝分缕解”的精髓。
我认为这个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重要。比如网上看到一个惊人新闻,有人立马转发,有人却会查证信源、对比多方报道、追溯原始数据。后者就像成语里的“分丝者”,在碎片信息中保持清醒,避免被带节奏。这种习惯,或许能帮我们少交很多“智商税”。
不过要注意,“丝分缕解”不是钻牛角尖。就像整理毛线球,既要耐心拆解,也要知道何时停手。比如策划活动时,把每个环节拆解到分钟级别固然细致,但如果因此错过最佳执行时机,反而得不偿失。所谓“三分分析,七分行动”,平衡才是关键。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拿张白纸画出问题树,主干是核心矛盾,枝杈是影响因素,叶子是具体现象。当脉络逐渐清晰,你会发现自己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像是在完成一件精巧的手工艺品——这或许就是深度思考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