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zhōng zī wèi
成语解释: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成语出处: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繁体字形:個中滋味
英文翻译:personal sorrow and joy
个:[gè]1.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有专用量词外也能用“个”):一个人。两个单位。2.单独的:个体。个人。3.人或物的体积:大个子。这瓜个儿不小。[gě]见〔自个儿〕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滋:1.繁殖;生长:滋生。滋长。2.增添;加多:滋益。滋润。3.喷射:水管往外滋水。
味:1.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味道。滋味。甜味儿。津津有味。2.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味。香味儿。这种味儿很好闻。3.意味;趣味:文笔艰涩无味。这本书越读越有味儿。4.指某类菜肴、食品:腊味。美味。野味。山珍海味。5.辨别味道:体味。6.用于中药: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
“个中滋味”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人跟你说创业特别辛苦,你点点头表示理解,但只有真正开过店、熬过通宵、发不出工资的人,才会摇头苦笑说“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这种感受像刚喝完一杯苦丁茶,舌尖的涩和回甘的甜混在一起,别人只能看到你皱起的眉头,却尝不到你心里那点复杂的余味。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出现在“亲身经历者”的对话里?比如学钢琴的孩子总被夸“手真巧”,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天练琴三小时是什么概念——指尖磨出的茧、背谱时的抓狂、演出前的手抖,这些细节堆在一起才是“个中滋味”。有个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听见车库里电动车报警声,都会下意识想这是哪个琴键的音高。”你看,没经历过的人连这种奇怪的联想都理解不了。
职场新人常被前辈教导“多看多学”,但真正坐在工位上的感受呢?上周公司来了个实习生,前三天兴奋地记录各种工作流程,第四天就盯着电脑屏发呆。我问他感受,他憋了半天说:“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个中滋味真是...”说着端起凉透的咖啡猛灌一口。这种既包含期待落空又夹杂新发现的复杂心态,用这个成语再贴切不过。
养宠物的人最懂这种矛盾感。朋友家的橘猫白天高冷不理人,半夜却非要钻被窝睡觉。她吐槽:“你们都说猫咪可爱,个中滋味只有天天铲屎、买进口猫粮、凌晨三点被踩醒的人才懂。”说着又把手机里三百张猫片翻给我看,眼里分明闪着老母亲般的骄傲。这种又爱又恼的情绪,用四字成语概括反而比长篇大论更传神。
有人觉得“个中滋味”带着点矫情,我倒觉得它像把万能钥匙。去年徒步川藏线时,同伴看着我的登山杖问:“不就是走路吗?”等我指着膝盖上贴的膏药,展示手机里拍到的双彩虹,他才恍然:“看来确实要亲自走一趟。”这种必须通过体验才能建立的理解,或许就是成语最妙的地方——它给所有难以言说的感受留了个透气孔。
最近发现这个成语在年轻人中有了新用法。刷短视频看到毕业生吐槽:“投了200份简历后的个中滋味,约等于喝了掺酱油的美式咖啡。”评论区立刻涌出大量“懂的都懂”的共鸣。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古老的成语撞上新时代的体验,反而激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下次当你遇到“说也说不清”的复杂感受时,试试这个词,说不定能撞出意想不到的理解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