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zhōng rén
成语解释: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成语出处: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局内人
繁体字形:個中人
英文翻译:Middle man
个:[gè]1.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有专用量词外也能用“个”):一个人。两个单位。2.单独的:个体。个人。3.人或物的体积:大个子。这瓜个儿不小。[gě]见〔自个儿〕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个中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实际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朋友抱怨工作压力大,你安慰他:“我懂你,毕竟我也是个中人啊!”这里的“个中人”其实就是指“有同样经历的人”。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用这个词比直接说“我理解你”更有感染力?
举个例子,同事吐槽加班文化,你说:“咱们都是个中人,谁没经历过半夜改方案呢?”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共情,还暗示了一种“战友”般的默契。这种默契,恰恰是单纯说“我理解”无法传递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安慰,更是被看见、被认同的感受。
再想想家庭教育场景。孩子抱怨作业太多,家长如果说:“当年我也当过学生,是个中人”,效果就比“你要坚持”好得多。这里藏着个小秘密:当讲述者与听众处于同一立场时,观点更容易被接受。这种代入感,正是“个中人”的魅力所在。
有意思的是,这个词还能用在反向思维中。比如创业者说:“别看我现在风光,个中人的辛苦你们想不到。”这句话既承认了表面光鲜,又暗示了背后的付出。这种表达方式,比单纯诉苦更能引发共鸣,因为它既真实又不刻意卖惨。
不过要注意分寸。有人总把“我是过来人”挂在嘴边,结果变成说教现场。关键要找到平衡点——既分享经验,又保持倾听姿态。比如职场前辈说:“作为个中人,我倒觉得这个项目可以换个思路...”这样的表达既专业又不失亲切。
最后想聊聊个人观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确认感”。当我们说“我也是个中人”时,本质上是在建立情感连接。这种语言艺术,或许正是汉语成语历经千年仍鲜活的原因——用四个字就能说透人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