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rén chóng bài
成语解释:以个人作为别人崇拜的对象
成语出处: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繁体字形:個人崇拜
英文翻译:hero-worship
个:[gè]1.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有专用量词外也能用“个”):一个人。两个单位。2.单独的:个体。个人。3.人或物的体积:大个子。这瓜个儿不小。[gě]见〔自个儿〕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崇:1.高:崇山峻岭。2.尊敬;重视:崇敬。推崇。
拜:[bài]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拜。叩拜。跪拜。引恭敬地:拜托。拜访。拜望。拜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2.行礼祝贺:拜年。拜寿。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拜师。[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提到“个人崇拜”,不少人会联想到历史书上的大人物,但生活中这种现象其实无处不在。比如成语“众星捧月”,原本形容众人围绕一个中心人物,但若过度放大“月亮”的光芒,可能让周围的“星星”失去存在感——这就像团队中只突出领导功劳,忽视集体贡献的情况。
有人问:“个人崇拜一定不好吗?”其实关键在于“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提出“徙木立信”,通过树立个人威信推动改革,这种适度权威能凝聚人心;但若像成语“一呼百诺”描述的那样,无条件服从某个人的所有指令,就可能压制不同声音,甚至引发错误决策。
现代职场中常见的“造神现象”值得警惕。某科技公司曾把创始人包装成“永不犯错的天才”,结果重大战略失误时无人敢质疑。这让我想到《韩非子》中的寓言:“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单靠个人能力拍不出响亮的掌声,团队协作才是根本。
有趣的是,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写个人崇拜的形式。过去是“高山仰止”般的遥远崇拜,现在粉丝经济中的“爱屋及乌”现象更普遍:因为喜欢某个网红,连带相信他推荐的所有产品。这种新型关系链既创造了经济价值,也放大了盲目跟风的风险。
在我看来,健康的崇拜应当像“葵藿倾阳”——植物向阳生长却保持独立根系。我们可以欣赏他人的优秀特质,但需守住独立思考的底线。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闪着智慧的光芒。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为某个大V点赞时,或许该多问一句:我究竟是被真知灼见打动,还是陷入了群体效应的漩涡?保持这份清醒,或许就是应对个人崇拜最好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