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g mù chóng bài
成语解释:指盲从崇拜别人
成语出处: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盲从崇拜别人
繁体字形:盲目崇拜
英文翻译:Idolatry
盲:1.瞎;看不见东西:盲人。2.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不懂:文盲。色盲。舞盲。电脑盲。3.盲目地:盲从。盲动。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崇:1.高:崇山峻岭。2.尊敬;重视:崇敬。推崇。
拜:[bài]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拜。叩拜。跪拜。引恭敬地:拜托。拜访。拜望。拜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2.行礼祝贺:拜年。拜寿。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拜师。[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什么是“盲目崇拜”?简单来说,就是不加思考地追捧某个人或事物。比如有人常说“顶礼膜拜”,原本指虔诚的宗教仪式,现在却被用来形容对偶像无底线的崇拜——哪怕对方犯了错,粉丝依然疯狂维护,这算不算失去了判断力?
成语“趋之若鹜”也很有意思。古时候野鸭会跟着领头的盲目飞行,如今人们用它形容一窝蜂追逐潮流的现象。比如某个品牌突然爆红,明明产品一般,大家却抢着买单,甚至借钱消费。这种跟风行为背后,是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还是社会压力的驱动?
我曾在商场见过这样的场景:网红奶茶店排队长达三小时,隔壁传统茶铺却门可罗雀。问排队的小年轻为什么选择等待,得到的回答竟是“别人都说好喝”。这让我想到成语“矮子看戏”——踮着脚看不清舞台,却跟着人群鼓掌叫好。当我们习惯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时,是否正在亲手关闭自己的观察窗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马首是瞻”式的职场现象。有些管理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美其名曰“执行力强”。但若领导决策失误,整个团队就会像失控的马车冲向悬崖。去年某科技公司因盲目跟从市场热点,导致上亿亏损的案例,恰恰印证了独立思考在集体决策中的重要性。
有人会问:崇拜本身有错吗?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就像“如蚁附膻”这个成语,蚂蚁闻到肉香蜂拥而至本是生存本能,但若被油脂困住就酿成悲剧。健康的欣赏应该像品茶——既能尝出香气,也能辨出涩味。与其做随风摇摆的芦苇,不如成为能辨别风向的蒲公英,带着自己的思考轻盈落地。
下次遇到“必须跟着做”的声音时,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选择符合我的实际需求吗?是否有可靠依据支撑?如果所有人都反对,我还能坚持判断吗?保持清醒或许会暂时显得不合群,但长远来看,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对抗盲目崇拜的最佳护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