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bié zèng yán
成语解释: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
成语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分别时的忠告
繁体字形:臨别贈言
英文翻译:valediction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赠:赠送:捐赠。赠阅。赠言。赠款。互赠纪念品。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临别赠言,到底该说些什么才合适?不少人为此犯愁。其实成语就像浓缩的智慧胶囊,既能传情达意,又显得文雅得体。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出自王勃的诗,用来表达即使相隔万里,真挚情谊也不会改变。
为什么要用成语做临别赠言?它们往往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就像"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源自《庄子》中展翅九万里的大鹏鸟,用来祝福对方前途远大时,既形象又充满力量感。我曾给转学的学生写过这句赠言,后来他告诉我每次看到工位上的书法字幅,都会想起共同奋斗的校园时光。
如何选择恰当的临别成语?关键要贴合具体场景。送同事离职适合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既认可过往付出又激励未来;安慰失恋的朋友可以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暗示转角处仍有希望。有位长辈在我出国前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这个改编自高适诗句的赠言,让我在异国他乡倍感温暖。
现代人还需要成语赠言吗?我认为传统文化符号在快节奏时代反而更有温度。去年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告别创业伙伴,比直白的"常联系"多了份诗意隽永。重要的是让每个字都承载真心,而不是刻意掉书袋。就像亲手烘焙的饼干,形状未必完美,但诚意足够动人。
临别时刻的语言像种子,会在记忆土壤里生根发芽。选择那些既有文化底蕴又贴近生活的成语,就像把祝福装进精致的锦囊。当对方在某个清晨突然领会其中深意,这份穿越时空的默契,或许就是赠言最美的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