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bié
  • z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bié zèng yǔ

成语解释: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团组织的教导,教师的嘱咐,妈妈的叮咛,同学们的临别赠语,又记取了多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分别时的忠告

繁体字形:臨别贈語

英文翻译:valediction

临别赠语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赠:赠送:捐赠。赠阅。赠言。赠款。互赠纪念品。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成语评论

临别时送上一句成语,既能传达心意又显得文雅。但什么样的成语既贴切又不落俗套呢?让我们从几个典型场景入手看看。

比如同事离职时,用"海阔凭鱼跃"如何?这句出自唐代诗句的成语,字面意思是鱼儿在广阔海域自由游动。我常觉得它特别适合送给转换赛道的朋友——既祝福对方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又暗含对原有局限的突破。有位跳槽去创业的前同事收到这句赠言后,特意发消息说这比"前程似锦"更让他感受到被理解。

若送别远行的亲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或许更应景。这个成语妙在将地理特征拟人化,我曾在西藏支教时听藏族老人用它道别,那种"山水见证情谊"的意境特别打动人。不过要注意语境,如果对方是去沙漠科考,用"长河落日圆"可能更有画面感。

毕业季常用"鲲鹏展翅"会不会太老套?其实换个角度解读就焕发新意。庄子笔下的鲲化为鹏,需要积蓄足够力量才能翱翔九天。去年我给表弟的毕业册上写"愿做六月蓄力的鲲",他后来告诉我,每当遇到瓶颈就会想起这个形象的比喻。

有人质疑成语赠言是否过于形式化。我的观察是,关键在于注入真情实感。就像书法家写"百尺竿头"时,若能加上"记得常回老茶馆坐坐",传统祝福就多了温度。语言是容器,装载的心意才是本质。

选择临别赠语的诀窍,在于读懂对方当下的生命状态。对于即将退休的前辈,"闲云野鹤"传达洒脱;面对创业受挫的朋友,"柳暗花明"给予希望。重要的是让成语成为桥梁,而非华丽的空壳。

临别赠语的造句

  1. 造句 最后一次更新,发布者写下临别赠语:“在此对各位中过此木马的网友和各位网管人员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你们辛苦了!”。
  2. 造句 这是阿豹的临别赠语,听着不像是嘱咐,倒有点给自己安排后路的味道。
  3. 造句 想到周清临别赠语,他有些暴戾的心态的不由得舒缓了一些,但依旧消除不了他对护圣卫在自己地盘上撒野的怒气。
  4. 造句 他在临别赠语中刻意改换用词,绝不会是毫无意义的。
  5. 造句 李如松的心思的确机巧,逍遥子领了命,李如松拿出一封书信托逍遥子转给努尔哈赤,又叫过小飞单独给了他一封信,道是临别赠语云云。

"临别赠语"的相关成语